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
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
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
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翻译并赏析,注意重点字词的含义。
“赵仙”指唐朝诗人赵嘏(gǔ)。“罢使还京”意思是:从北方边陲回到京城。
“白发轮台”:指诗人年老,鬓发斑白。“竟不成”:终究没有实现。“边功”,边关的功勋。此句说边关的功勋最终也没有完成。
“云沙万里地”,指沙漠浩瀚。“孤负”:辜负。“一书生”:指赵嘏自己。“书生”即读书人。此句说自己辜负了一位读书人。
“池上风回舫”,即“风回舫上”。意谓舟中的风势回转,吹拂着船上的船篷和桨板。“桥西雨过城”,指雨过之后,桥之西边城郭之上的景象。此句写雨过后,诗人看到桥西城郭之上的景象,心中不免产生感慨。
“醉眠乡梦罢”,即“醉梦乡”。意谓酒醉后,乡中之梦便醒了,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了。“东望羡归程”:意思是看着东方的太阳,羡慕起自己的行程来。这是诗人在临走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自己即将踏上旅程的留恋之情,以及对自己将来能够平安归来的期望。
【答案】
赵嘏,唐代著名诗人,字承佑,祖籍河间郡(今河北河间),家于杭州,有《清虚集》。
译文:
赵嘏北去边关,从北庭回到京城。
头发已花白,边疆的功勋终未实现。
沙漠辽阔无边,辜负了读书人的希望。
舟上微风荡漾,吹拂着船上的船篷和船桨。
桥西雨过天晴,城上烟霞缭绕。
酒醉入梦乡,醒来已是早晨。
我羡慕你早日归程,愿你一路平安!
赏析:
这首诗是赵嘏北去边关,由北庭回到京城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以“白发”“孤负”等词语抒发了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悲慨和对友人的祝愿。
首联点出诗人由北而归的身份和目的。“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表明赵嘏此行是奉诏北行,结束了他作为使者的使命后返回京师长安,这一句点出了诗题,为后文作了铺垫。“白发”二字,写出了赵嘏的苍老形象,也写出了他北行的迟暮之景;“边功竟不成”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此次北行的目的——建功立业。但结果却是“竟成”,与预期大相径庭。“竟”,竟然;“竟不成”,即最终没有成功。
颔联写赵嘏北行途中的感受及所遇景象,表现其内心感受。“边功竟不成”一句透露了赵嘏的无奈和失望,他期待的是能够建立一番事业、建树一番功勋。可是这次北行却未能达成心愿,反而落得个无功而返的结果。“边功”一词指的是边防之功,也就是保卫国家、抵御外患的功劳。“云沙万里地”一句描写了赵嘏北行的所见之地,一片茫茫的沙漠,广袤无垠,给人以荒凉之感。“孤负一书生”则是赵嘏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作为一个书生,本就渴望建功立业,但现实的结果却是一事无成,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落。
颈联写舟中情景和赵嘏的心情变化。“池上风回舫”一句描绘了赵嘏乘舟时的所见景象,水面上的微风吹拂着船上的船篷和船桨,使它们轻轻地晃动起来。“池”字既指船下之池水,又可泛指舟中所处之地。“回”字则写出了风力之大,将船篷和船桨吹得团团转。“桥西雨过城”,则是赵嘏在舟中所见之景。“桥”指桥梁,这里特指一座古桥;“城”自然是指京城长安。“雨过”一词写出了雨水刚落过的样子,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过”字则暗示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雨过”与“过”同属动词,“过桥西”则暗指诗人所居之地。“城”,此处代指京城长安,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尾联写赵嘏归途所见所感。“醉眠乡梦罢”,这句的意思是说赵嘏醉酒后就进入了梦乡,直到第二天清晨才醒来,表达了他对此次北行之旅的留恋之情。“东望羡归程”,则是赵嘏对于早日回归故乡的向往之情。“东”,指东方;“羡”,意为羡慕;“归程”,即归途。此句表达了赵嘏对于早日回家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此次旅行的不舍之意。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意境开阔深远,韵味醇厚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