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释义】
我来到此地,也是一位布衣;我离去时,仍是一个布衣。我不愿见到守城的官吏,还是从原来的路返回。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任上时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来”、“去”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淡漠与无奈,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回归自然的思想情感。
首句写自己“来”,又“去”,都是“一布衣”。这两句看似平常,其实暗含深意。“布衣”原指老百姓穿的粗布衣服。这里,诗人自喻为平民百姓,表明自己虽身处朝廷,但并不追求高官厚禄,而是保持一颗平民之心。
次句紧承首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布衣”身份和性格。他既来又去,都是平民百姓,不慕名利,不受拘束,不受约束,不受束缚。这种心态正是古代文人所崇尚的一种高尚品质。
第三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他不想见那些守城的官吏,更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这里的“关城吏”指的是守卫京城的官吏,他们的职位虽然高贵,但他们的职责却是看守城池、维持治安,这与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相悖。因此,诗人选择了离开这条路,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归隐的愿望。他不想见任何人,包括那些官员,只想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过一种平静而简朴的生活。这里的“旧路”指的是诗人曾经走过的路,也象征着他的心路历程。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不同时期的描述,展现了他内心的转变和成长过程。诗人原本是一个“一布衣”,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民之心,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当面临官场诱惑时,他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自我的道路。这种态度和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