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临路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释义:
- 大鹏飞兮振八裔。
- 中天摧兮力不济。
-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
- 像凤凰一样飞翔啊振翅翱翔于八方疆域。
- 然而在天空中央却受挫啊力量不足以支持。
- 余风激励啊万代流传,遨游于东瀛之上悬挂着飘荡的衣袖。
- 后来的人得以传世啊传承这一佳作,孔子已经不在啊谁能为之流泪?
注释:
- “大鹏飞兮振八裔”:大鹏飞指凤凰,振八裔指的是振翅翱翔于八方疆域。
- “中天摧兮力不济”:中天指的是天空中央,摧表示受挫,力不济表示力量不足。
- “馀风激兮万世”:馀风是指遗留下来的影响或气息。激意为激励、鼓动。万世即万代,意指影响深远,流传万古。
- “游扶桑兮挂石袂”:扶桑即太阳神所居之地,这里指东瀛,也即现在的日本。挂石袂指挂着衣袖,形容飘逸的样子。
- “后人得之传此”:后人得到指后来的人,传此指传扬此诗。
-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仲尼即孔子,亡表示去世,谁为出涕意为谁会为之流下眼泪。
赏析:
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歌风格雄健豪迈,富有气势。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首先,诗人以凤凰自比,展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凤凰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尊贵和力量,诗人通过自比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中天摧兮力不济”表达了自己虽才华横溢,但在关键时刻却遭遇挫折,无法实现理想。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会。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希望其精神能够超越时空,影响后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勃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向。同时,通过对凤凰的描写以及对孔子形象的比拟,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