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注释】
①徒为:白白地。②风尘:指战乱。③白须:年老的胡须,这里指白发。④万里:极言距离遥远。⑤绮里季:西汉人,字子阳,秦末汉初的隐者。⑥良图:好计、妙策。⑦留侯:刘邦的谋士张良。⑧五湖:传说中水神名,在今江苏洞庭东山和鄱阳之间。《史记.封禅书》:“天下兵革所到,民亡壮者皆散走。”⑨绮里季曰:“吾闻之:‘见君莫说老’。盖君当远涉江湖,故以是辞相劝耳。”(《史记·留侯世家》)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韦子春是秘书丞。首二句说,你我都是身受战乱之苦,官做久了,头发都变白了。第三四句说,你我的志趣相同,来此相见,共叙友情;你我在政治见解上没有两样。第五六句说,你我都是隐者,但你的隐遁与张良不同,他的隐居是为了等待时机,出而为国;而我则已决定归去,功成之后隐于江湖。尾联写诗人归隐的决心。全诗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愿久居官场的思想感情。
此诗是赠给韦秘书的。首二句说,你我都是身受战乱之苦,官做久了,头发都变白了。“一官已白须”,是实写韦子春年事已高。“徒为风尘苦”则是对韦子春的劝勉。“风尘苦”三字,既点明韦子春所处的时代环境,又表明韦子春因长期在朝外奔走而感到身心俱疲,甚至鬓发都白了。
中间四句是写韦子春来时的情景。“气同万里合”。意思是说,我和你一样有志于天下的大业,所以千里迢迢地赶来见你。“访我来琼都”,是说你来到京城长安后,一定想看一看那富丽的宫殿吧?“披云睹青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长安城的宏伟壮丽。“扪虱话良图”。这一句写你们相见时畅谈的主要内容。“扪虱话良图”,语本《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良从赤松子游学时,曾与老人“共枕卧,相对弈棋,言下数日不倦”。这里说“扪虱话良图”,是说你们畅谈时兴之所至,不觉日暮而归,直到天黑才分手。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归隐的心情。“留侯将绮里”,用《史记》中的典故。张良年轻时就很有才干,年轻时曾为韩国太子舍人。秦灭韩后,他改名换姓,逃到下邳(今江苏沛县西北),躲藏起来。后来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张良献计于刘邦,使他得以顺利进入关中。刘邦称帝后,张良便跟随他南征北战,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刘邦要封赏功臣时,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并称自己无尺寸之功而有负于先帝,于是自请为列侯而退耕于野(见《史记·留侯世家》)。张良的隐逸生活与隐士绮里季很相似。因此,最后说“出处未云殊”:我们二人都有归隐的愿望,但是,我打算功成之后回到家乡去过闲适的生活,你呢?
这首诗的构思别具匠心。它不是泛泛地劝说韦子春不要为名利利禄而奔竞,而是通过赞美自己的隐逸生活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来委婉地劝说韦子春归隐。这样写,更能打动对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