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
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诗句翻译

  •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前往康乐和永嘉游玩的经历。
  •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在江边有一个孤独的岛屿,它存在了千年。
  •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我来游览秋浦,三次进入桃陂源。
  •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千座山峰被白雪照亮,万条山壑中传来哀怨的猿声。
  •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我的兴致与谢公相投合,我的文章是受周子的启发。
  • “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清理山崖上的落叶,坐在月光下开怀畅饮。
  •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溪流位于大楼上南方,水流湍急地向南奔流。
  •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回旋成玉镜潭,清澈明亮洗净了我的心魂。
  •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这里的景色非常宜人,可以远离喧嚣。
  •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清冷的夜晚刚刚过去,欢歌笑语从平原上传出。
  •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离别之后经过这里,替我向兰荪致谢。

注释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感受和心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山水画卷。

诗句解析:

  1.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 这是对诗人旅行地点的描写,康乐和永嘉分别指代不同的地区,石门则是一个著名的景点。
  2.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 描述了一个位于江边的孤立小岛,其历史遗迹依然存在。
  3.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 提到了诗人游览的地方是秋浦和桃陂源,这两个地方都以其自然风光著称。
  4.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千峰积雪和万壑猿啼,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
  5.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 - 表达了诗人与谢安(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志趣相投,同时受到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文学家)的影响。
  6. “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 描述了诗人清理山崖上的落叶,以及在月光下开怀畅饮的情景。
  7.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 - 指出了一条河流的流向,暗示着某种动态的美。
  8.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 回旋成为玉镜潭,清澈透明洗净了心灵。
  9.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 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远离喧嚣,找到心灵的宁静。
  10.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 描述了一个清静的夜晚,人们在平原上欢快地唱歌。
  11.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 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兰荪可能是指当地的特产或者某种植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细微之美,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这些美景转化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整体上,诗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