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昨夜谁为吴会吟
  • 诗意解读:昨夜是谁在吴地吟唱,仿佛万壑之风激荡空寂之林。这一句通过描绘风声和树林的反应,生动地表达了声音的巨大影响和其引起的自然变化。
  • 背景信息:该诗作写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李白在游历途中宿于黄山,夜闻友人殷十四吴吟之声,被其美妙动听的旋律所打动,引发羁旅之愁和乡土之思。
  1. 风生万壑振空林
  • 诗意解读:风声大起,万壑回响,仿佛整个山林都在震动,表现出声音的强大力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
  • 文化象征: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龙惊不敢水中卧
  • 诗意解读:蛟龙因恐惧而不敢在水中安静地躺着,反映出歌声的强大影响力足以使动物都感到畏惧。
  • 象征意义:这不仅是对声音效果的描绘,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震撼和对美好事物的敬畏。
  1. 猿啸时闻岩下音
  • 诗意解读:山中的猿猴不时停下来倾听那从岩石下传来的声音,显示出声音穿透力强,能够触动最深处的情感。
  • 情感表达: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殷十四声音的深深吸引和内心情感的波动。
  1. 我宿黄山碧溪月
  • 诗意解读:诗人选择在月明之夜,宿于黄山脚下清澈的溪边,静享夜晚的宁静与美。
  • 意境营造:此处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反映,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心灵的平静。
  1. 却罢松间琴
  • 诗意解读:尽管环境优美,诗人却选择放下手中的琴,可能是为了更深入地感受周围的声音和环境。
  • 艺术追求:这体现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寻求更深层次表达的愿望,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1. 朝来果是沧洲逸
  • 诗意解读:早晨醒来,果然发现是一位隐居的高士,这种意外的发现让诗人感到惊喜。
  • 哲理思考:这不仅是对一位隐士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提升,鼓励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1. 酤酒醍盘饭霜栗
  • 诗意解读:在半酣之时,诗人又品尝到了美酒佳肴,这增添了旅途的乐趣和生活的丰富性。
  • 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1. 客愁顿向杯中失
  • 诗意解读:在享受美酒的同时,诗人的客愁也在酒杯中消散,展现了酒能助兴,也能消解忧愁的美好。
  • 情感升华:这一转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一个宁静的夜晚转达到了一个更加豁达的状态。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