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注释】

鲁:指鲁地。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

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谈:讲解、谈论。

五经: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

章句:即章句之学,指训诂考据之学。

经济策:治理国家的策略。

茫如坠烟雾:茫然若失的样子,形容学问渊博的人,面对现实问题时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足著远游履:脚穿着远游鞋。

首戴方山巾:头戴着方山形的帽子,即方巾。

缓步:缓慢行走。

直道:正道,正直之道。

秦家丞相府:即丞相府,是秦朝最高行政机关。

不重褒衣人:不重视穿着华丽衣服的人。

叔孙通:汉成帝时大臣,官至御史大夫。

殊伦:差别很大。

且未达:尚未理解透彻。

归耕:回到家乡耕种田地,比喻隐居。

汶水滨:指汶水之畔,即今山东汶上一带。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绝,借讽刺汉代儒生的迂腐和虚伪,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全诗以“嘲鲁儒”为题,通过对鲁儒的生活态度、学术追求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儒家学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第一句“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描绘了鲁地的一位老儒生,他年已老迈,但仍热衷于谈论古代的经典著作,沉迷于章句之学,毫无进步之意。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儒家学者在知识追求方面的局限性。

第二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进一步揭示了鲁儒的迂腐之处。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问题上却显得束手无策,如同迷失在一片茫茫的烟雾之中,找不到方向。这种状况反映了儒家学者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无能,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的困惑和无助。

第三句“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进一步描绘了鲁儒的生活状态。他们脚穿远游鞋,头戴方山形的帽子,象征着他们远离尘世喧嚣,潜心学问。然而,这种生活状态并未让他们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反而让他们陷入了一种空洞无物的状态。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鲁儒在政治立场上的虚伪与自私进行了揭示。他认为鲁儒们虽然表面上看似尊重朝廷、关心国事,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这种虚伪的行为让人深感厌恶。

最后一句“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鲁儒们的批评。他指出,这些儒生并非真正的贤士,他们只是在表面形式上装模作样而已。而那些真正有作为的人,则与他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鲁儒的生活态度、学术追求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儒家学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呼吁人们关注现实问题,寻求真正的人生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