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昆仑来,遗我双玉璞。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
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
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
能上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
无弃捐,服之与君俱神仙。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写诗人从昆仑得到双玉璞后,希望友人能帮他鉴别其真伪。全诗采用问答的形式,用典多,语言华丽,富有文采。
首联:“客从昆仑来,遗我双玉璞。”昆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传说西王母曾在那里炼制仙丹。这两句的意思是:客人从那里(昆仑)来了,送给我一双玉璞。
颔联:“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这两句的意思是:据说这两只玉璞是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吃了它们就可以飞升天界。“凌太虚”是指飞升天界的意思。
颈联:“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接受了这双玉璞,认为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古今中外的任何东西。要想认识江淮地区的人,就像把一块石头同美玉相比一样难。这里的“石”指代普通人。
尾联:“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这一句的意思是:现在虽然被鉴定专家卞和发现,但它已经变得十分丑陋了。“□□”是比喻,意思是说玉璞已经被毁坏,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尾联:“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了了”是明白、清楚的意思;“调”是调弄、装饰的意思;“相”是相貌、容貌;“如”是代词,指玉璞。这四句的意思是:虽然明白了玉璞的来历,但有什么用呢?听说有位贤能的人能辨别玉璞的真伪。“调相如”就是“相如”,指那位贤能的人。
这首诗通过询问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玉璞真伪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偏见的不满和对真才实学的珍视。
全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话,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和对真才实学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