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释与赏析
子规
- 诗句解读:《子规》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蜀帝杜宇死后魂化杜鹃的故事出发,抒发了对杜鹃悲鸣的深切感受。
- 历史典故:据《史记·蜀王本纪》记载,望帝在失国后化身为杜鹃鸟,每年春季啼叫,直至滴血化为杜鹃花,其哀鸣是对逝去爱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极度的哀痛。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反衬,极言杜鹃悲鸣之凄惨,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苦难的深刻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
举国繁华委逝川
- 诗句解读:这句表达了一种无可挽救的衰落和消逝感,暗示着整个国家或时代的巨大变迁。
- 象征意义:如同“逝川”象征着无法逆转的时间流逝,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也随之消散。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盛极而衰的感慨。
羽毛飘荡一年年
- 诗句解读:描述了杜鹃的羽翼每年都在经历风霜雨雪的洗礼,比喻其生命历程的短暂和脆弱。
- 自然意象:将杜鹃比作随风飘荡的羽毛,形象地传达了杜鹃生命力的顽强和岁月无情的残酷。
他山叫处花成血
- 诗句解读:这里描绘的是杜鹃啼叫时,其声如泣如诉,仿佛连花朵也因悲伤而变得血红。
- 情感深化:这种描述加深了读者对杜鹃悲鸣情景的感受,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杜鹃啼哭的声音,感受到它的痛苦与哀伤。
旧苑春来草似烟
- 诗句解读:春天来临,原本生机勃勃的草原变成了朦胧的烟雾,给人以凄凉之感。
- 视觉与听觉的结合:通过视觉上的“草似烟”和听觉上的“啼声”,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雨暗不离浓绿树
- 诗句解读:雨天中,浓密的绿色树木依然屹立不倒,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 对比强化:将雨天的阴暗与树木的翠绿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中生命力量的坚韧与顽强。
月斜长吊欲明天
- 诗句解读:月已西斜,但诗人依旧久久地仰望天空,期待明日的到来。
- 情感延伸: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希望,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坚持。
湘江日暮声凄切
- 诗句解读:诗人站在湘江边,目睹日暮时分的景色,听着杜鹃声声凄切。
- 场景描绘:通过对湘江日暮和杜鹃声的描绘,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哀愁的氛围。
愁杀行人归去船
- 诗句解读:杜鹃声声让人心绪难平,以至于让归家之人感到绝望和无助。
- 情感升华:这里的“愁杀”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悲痛,也反映了杜鹃声对人心的深远影响。
结语
《子规》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借由杜鹃的形象和啼声,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痛苦和社会不公的同情,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吴融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愁和思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