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嫁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南阳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嫁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译文:
南阳郡,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诸葛亮身处困境,但并不妨碍他追求高尚的生活,隐居在山中。
如果不是刘备三次亲自去拜访他,谁能知道他就是隐藏在卧龙岗上的卧虎?

赏析:
《咏南阳》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诗以“南阳”为题,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地理环境相结合,既展示了诸葛亮的家国情怀,又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陆困泥蟠未适从”,用“陆困泥蟠”来形容诸葛亮当时的处境,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沦。次句“岂妨耕稼隐高踪”,表明即使在困境中,他也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即通过种田来度过自己的时光。第三句“若非先主垂三顾”,引用了刘备三次访求诸葛亮的故事,暗示诸葛亮的高洁品质正是源于这样的重用和尊重。最后一句“谁识茅庐一卧龙”,则进一步强调了只有像刘备这样能够发现并赏识人才的人,才能认识到真正的人才,而诸葛亮正是这样的人才。

这首诗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品质的赞美,更是对那些在逆境中仍能保持高洁品质、追求理想之人的肯定。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超然的心态,同时也要有识人的眼光和重用人才的智慧。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同时,诗中的典故运用得当,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