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
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
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注】裴晋公:即韩琦,字稚珪,宋州淮阳人。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进士及第,历任河东、陕西转运使等职。后以平夏元昊之功,拜枢密使,进封魏国公。卒谥忠献。

上:向。

四朝: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鬓如丝:形容老迈憔悴。鬓,指头发。

龙马精神:比喻人的精力旺盛。龙马,传说中的一种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海鹤姿:喻高洁的品格。海鹤,传说中的一种鸟,生活在海边。

天上玉书传诏夜:相传汉武帝时,东方朔曾为汉武帝起草了一封诏书,武帝看了之后大加赞赏,并命人将此诏刻在白玉之上,日夜放在皇宫中,以示圣明。

阵前金甲受降时:指韩琦任枢密副使时,曾率军抵御西夏入侵,收复河湟地区,并平定西夏叛乱,受到朝廷褒奖。

庾亮三秋月:指东晋庾亮北伐中原时,曾在武昌登高望远,感叹时光流逝。

羊昙两路棋:指晋代羊昙与友人张华在下围棋时,因争夺胜负而发生争执,最后两人和好如初。

惆怅旧堂扃绿野:指韩琦离开京城后,回到老家淮阳,发现家乡已经荒废无人居住。

夕阳无限鸟飞迟:形容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韩琦为他的好友、当时的宰相裴炎所作的。韩琦在《上裴晋公》一诗中写道:“昔年曾见君文度,今日方知我老衰。”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厚情谊。

首句“四朝忧国鬓如丝”,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韩琦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国家深沉的忧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韩琦一生忠诚于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的精神品质。

第二句“龙马精神海鹤姿”,则赞美韩琦精力旺盛、品德高尚的人格魅力。“龙马精神”比喻人有勇往直前的气概;“海鹤姿”比喻人具有高尚的品德。这两处都是对韩琦的赞美之词。

第三句“天上玉书传诏夜”,借用汉武帝刘彻的典故,来赞美韩琦的才能和功绩。“玉书”指的是皇帝的命令,“传诏”则是指传达皇帝旨意的人。这句诗既表明了韩琦的才识过人,又表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第四句“阵前金甲受降时”,则是描写韩琦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形象。“金甲”指的是战士身上的铠甲,“受降”则是指接受敌人的投降。这句诗既表现了韩琦的勇猛果敢,又体现了他善于用兵、善于指挥作战的能力。

第五句“曾经庾亮三秋月”,则是通过比较庾亮的北伐事迹,来赞美韩琦的才干和功绩。“庾亮”指的是东晋名臣庾亮,他曾北伐中原,但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三秋月”则是指庾亮的北伐时间是在秋天。这句诗既表现出了韩琦在历史上的地位,又表现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自豪。

第六句“下尽羊昙两路棋”,则是通过比较两人的棋艺高低,来赞美韩琦的智慧和才能。“羊昙”指的是晋朝人物羊曼,他是当时著名的棋手之一。“两路棋”则是指两人对弈时所走的两个不同方向的棋子。这句诗既表现了韩琦的聪明才智,又表现了他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句“惆怅旧堂扃绿野”,则是表达了韩琦离别故土时的哀愁之情。“惆怅”一词表达了他内心的伤感和遗憾;“旧堂”则是指他离别时的故乡;“扃绿野”则是指关闭着荒芜的田野。这句诗既表现了韩琦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又表现了他离开故土时的无奈和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韩琦一生经历、才华、智慧以及离别故土时的情境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韩琦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韩琦深厚的友情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