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方朔是真仙,偶别丹台未得还。
何事玉皇消息晚,忍教憔悴向人间。
上清辞五首
原诗
本来方朔是真仙,偶别丹台未得还。
何事玉皇消息晚,忍教憔悴向人间。
译文
原本方朔就是真正的仙人,只是偶尔离别了丹台而没有返回。
为什么要等到玉皇大帝的消息才回来?为什么要让我憔悴地来到人间呢?
注释
- 方朔: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本名“广汉”,字方平,相传为黄帝时人。他以射箭技艺高超著称,后成为道教中的神仙。
- 丹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指代修炼成仙的场所。
- 玉皇大帝: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祇,掌管天界事务,地位崇高。
- 消息:此处可能是指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或传达消息的意思。
- 憔悴:形容人因思念、忧虑等而容颜憔悴。
- 人间:现实世界。
- 紫皇:即道教中的太皇,也是玉皇大帝的别称之一。
- 武陵溪:《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武陵有桃,结于林中,食之令人不老不死”。这里的“武陵”可能代指某个地名,如武陵溪,意为桃花盛开之地,常被用来象征仙境。
赏析
李九龄的《上清辞五首》是一组描绘神仙世界的七言绝句,通过对比现实与仙界,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恼的感慨。第一首“本来方朔是真仙,偶别丹台未得还”直接描绘了方朔这个仙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因为某种原因暂时离开仙界的情况。第二首“何事玉皇消息晚,忍教憔悴向人间”则进一步探讨了玉皇大帝为何迟迟未能派遣使者归来,使得方朔这位真仙不得不在人间经历憔悴的生活。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尘世间苦楚的无奈。
整组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仙人、天界、人间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既梦幻又现实的艺术空间。诗中的“霓裳曲罢天风起”、“楼锁彤霞地绝尘”等句子,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仙气和神秘色彩的世界,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仙界的飘渺和美好,同时也能体会到凡人面对仙界时的渺小和无力。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神仙世界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