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
吞金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
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
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分析和翻译。

第一句: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

  • 释义:无论事物的本源还是它的表象,都在玉都(这里可以理解为象征或本质),也曾在陆地(比喻表面现象)作为普通人存在。
  • 关键词:本源、表象、玉都、陆地、凡夫
  • 注释:通过“玉都”和“陆地”,诗人表达了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与表象的深刻理解,认为无论是什么事物,其内在的“玉都”和表象上的“陆地”,都是同样重要的。通过“凡夫”一词,诗人强调了即使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人物,也有追求真理和本质的权利和可能。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玉都”和“陆地”,巧妙地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应追求的是内在的真实与本质,而非外在的表象和形式。

第二句:吞金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

  • 释义:首先,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吞下金子(象征财富),如何吸收天地间的气息(象征自然),然后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理,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 关键词:吞金、食气、领悟、归真
  • 注释:“吞金”和“食气”在这里象征着学习与实践,通过这些方式来积累知识、经验以及感悟生活的智慧。而“悟理”则是通过深入的思考和体验,达到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真理的洞察。最后,“归真”则是回归到最初的纯真与自然状态。
  • 赏析:这一联诗表达了一种由外向内的修炼过程,强调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领悟生活的智慧,最终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境界。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的自然主义和内省精神。

第三句: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

  • 释义:水与火相遇,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阴阳相互配合,自然地达到了平衡和谐的状态。
  • 关键词:水火、既济、阴阳、和合
  • 注释:这里的“水火”象征着对立而又互补的两个元素或力量,它们能够自然而然地结合并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既济”则是指事情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圆满结束。“阴阳和合”则是指在自然界中,阴阳两个相对立的力量是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
  • 赏析:这一联诗通过水的流动与火的燃烧,以及阴阳的相互作用,形象地展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它强调了矛盾统一的原理,即对立之中存在着和谐,和谐之中蕴含着变化和发展。

第四句: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

  • 释义:通过在炉中炼制,可以炼出延年益寿的良药;但即使如此,也无法避免世界的变迁和生命的衰老。
  • 关键词:延年药、溟渤、变复枯
  • 注释:“延年药”是一种能够使人长寿的药物。“溟渤”指的是大海,用来比喻世界的广阔和复杂多变。“变复枯”则是指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生命的衰老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
  • 赏析:这一句诗通过炼药和大海的比喻,反映了人类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认识。它提醒我们,尽管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希望和奇迹,但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综合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本源”、“表象”、“玉都”、“陆地”等概念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理解。同时,通过“吞金”、“食气”、“悟理”、“归真”等动作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由外而内的修炼过程,强调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领悟生活的智慧,最终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境界。此外,通过对水火、阴阳的相互作用的描述,展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了矛盾统一的原理。最后,通过“延年药”和“变复枯”的比喻,传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生命衰老的认识和接受。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