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陛下问臣来日事,请看午未丙丁春。

【解析】

题干是“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解答时既要指出各项语言的双关义,又要结合诗句阐释其内涵,最后总结。本诗的注释:

(1)斋:指朝廷举行的仪式。

(2)明君:贤明的君主,这里指徽宗皇帝赵佶。

(3)陛下:古代臣下对君主的尊称。

(4)午未丙丁春:指农历二月十五日。

【答案】

译文: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陛下问臣来日事,请看午未丙丁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小令,诗人借咏物言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开头两句“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说那些高谈阔论的人好像没有人一样,可叹的是贤明的君主不能遇到这样的人才。这两句看似在写景,实际是借景抒情,暗含着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接着两句“陛下问臣来日事,请看午未丙丁春”,“陛下”即皇上,是作者自谓。他向皇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陛下您问臣明天的事,请看午末未初丙申丁酉之年吧!”这里的“陛下”是谦辞,表示对皇上的尊敬。他所说的“来日事”指的是国家大计,也就是国家将要发生的大事。他所说的“午未”、“丙丁”分别指的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和七月七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和七月初一。“春”指的是春天,也就是一年中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一句的意思是:我向您提出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大计,请看明年的春天吧!

尾句“请看午未丙丁春”,既是对前面“陛下问臣来日事”的回答,又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说:我提出的关于国家大事问题,请看农历六月十五日和七月七日吧!

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首句“高谈阔论若无人”表面是在写景,实际是借景抒情;二句“可惜明君不遇真”表面上是在说别人,实际上是在说自己;三句“陛下问臣来日事”,表面上是对皇上的提问,实际是在向皇上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句“请看午末丙丁春”,表面上是回答皇上的话,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进一步说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