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圣来群彦,观光在此时。
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
调朗能谐竹,声微又契丝。
轻泠流簨簴,缭绕动缨緌。
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
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以下是对其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解:
- 礼圣来群彦,观光在此时。
- “礼圣”指的是对圣人或先师的敬意,“群彦”是指众多有才学的人。这里表达的是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观摩学习的情景。
- 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
- “闻歌音乍远”指的是听到歌声时,声音似乎遥远;“合乐和还迟”则形容音乐结束时,人们还沉浸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愿散去。
- 调朗能谐竹,声微又契丝。
- “调朗”意味着音乐高亢明快,“谐竹”指与竹子相和谐;“声微”则是指细微的声音,“契丝”则是指与丝弦相契合。这里描绘了乐器的音色与乐器自身的特性相结合,形成美妙的音乐效果。
- 轻泠流簨簴,缭绕动缨緌。
- “轻泠”描述的是水流动的声音,“流簨簴”是指水流过悬挂的钟鼓等乐器。”缭绕”形容声音的回旋往复,”动缨緌”则是说风铃等装饰品因音乐而轻轻摇曳。
- 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
- “九变”在这里可能指音乐中的多次变化,”随节”意味着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三终”可能是三次循环,”尽仪”则是指结束得恰到好处。这两句表达了音乐随着乐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
- 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
- “国风”通常指的是国家的风俗、民风,这里特指音乐,”由是正”是指因为良好的音乐而端正;”王化”是指君王的教化,”自雍熙”则是说君王的治理让天下变得和平繁荣。这里强调了音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赞美古代音乐的美妙和崇高,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音乐细节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音乐美学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音乐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