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广兮,风波四起。虽有风波,不如蹄涔之水。蹄涔之水,不为下国而倾天子。
汉之深兮,其堤莫量。虽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行潦之汪,不为下国而溺天王。
汉之美者曰鲂,吾虽饥不食其鲂,恐污吾之饥肠。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汉之广兮,风波四起。 这句表达了广阔无边的汉水波涛汹涌、充满危险。”汉之广兮”意味着广阔的汉水,”风波四起”则形象地描述了水面上动荡不安的景象,暗喻着人生的波折和挑战。
虽有风波,不如蹄涔之水。 尽管汉水波涛汹涌,但是比之蹄涔之水更为安全,”蹄涔之水”指的是小池塘里的水,”不为下国而倾天子”说明这种小池塘的水虽然平静,但足以避免大水对高官贵人的威胁。
汉之深兮,其堤莫量。 这里指汉水的深度,”其堤莫量”意味着汉水的深度难以测量。通过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人生路途的艰难和不确定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虽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 尽管汉水的深度无法估量,但是比之行潦之汪更为安全。这里的”行潦之汪”指的是小溪流中的积水,”不为下国而溺天王”暗示了即使是小溪流也能提供安全的保护。
汉之美者曰鲂,吾虽饥不食其鲂,恐污吾之饥肠。 这里的“美者”是指美好的事物,“鲂”,即鳊鱼。诗人虽然饥饿,却不会去吃鳊鱼,因为担心吃了它会让自己的肚子变得污秽。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食物的选择标准,以及他对于道德操守的重视。
《责汉水辞》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