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气色和,宸赏第中过。
辇路披仙掌,帷宫拂帝萝。
泉临香涧落,峰入翠云多。
无异登玄圃,东南望白河。

【注释】

仙萼亭:唐高宗于显庆六年(661)在洛阳建造的一座亭子,因有仙木萼而得名。

山:指嵩山。

宸赏:皇帝的恩赐。

辇路:天子车驾所经的道路。

帷宫:帝王所住的宫殿。

玄圃:传说中的天帝的园林。

白河:黄河的别称。

【赏析】

《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洛阳为新建成的仙萼亭举行盛大宴会的情景,以及作者在这次宴会上的感受和心情。全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描绘仙萼亭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诗中的第一句“山中气色和”,描述了嵩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第二句“宸赏第中过”,则表达了皇帝对作者的恩赐和认可。这两部分构成了诗歌的主体部分,展现了作者与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四句诗则是对仙萼亭周围美景的描述。诗人用“辇路披仙掌,帷宫拂帝萝”来形容仙萼亭周围的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泉临香涧落,峰入翠云多”则描绘了仙萼亭周边的山水风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最后一句“无异登玄圃,东南望白河”,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深深忧虑。他看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并没有让他感到自豪,反而让他感到深深的担忧。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典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