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注释】

陪姚使君题慧上人房:陪同姚使君一起到慧上人的房间去题写诗句。上人,佛教对出家人的尊称。慧是慧理的意思。

带雪梅初暖:梅花带着雪花在春天里渐渐开放。

含烟柳尚青:杨柳树还笼罩着雾气而显得青色。

来窥童子偈:来看慧上人的诗偈(即诗歌)。

得听法王经:听到慧上人的佛法经文。

会理知无我:理解了佛理,知道没有自我。

观空厌有形:观察空寂,厌倦了外在的形象。

迷心应觉悟:迷失了心性应当觉悟。

客思未遑宁:客居他乡的心情未能平静下来。

【赏析】

此诗是陪姚使君游惠上人房时所作。诗人以清雅脱俗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图画,并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认识和体悟。

首联“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梅花在冬雪的覆盖下依然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柳树枝条在春风中摇曳,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整首诗注入了浓厚的春意。

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则转入对慧上人的诗意描述。诗人来到慧上人的房间,观看他的诗歌,倾听他的佛经。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慧上人作品的喜爱与钦佩,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和领悟。

颈联“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诗人通过深入的感悟,认识到了佛理的核心——无我,即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的自我。同时,他也意识到观察空寂世界,可以超越对具体形象的追求,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尾联“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则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状态的描写。虽然他已经对佛教有了深刻的领悟,但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迷茫和困惑。这种迷茫和困惑可能源于他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也可能源于他对世俗生活的留恋。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

此诗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思想境界。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佳作,也是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佛教教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