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李少府与杨

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注释:

  1. 弱岁早登龙:年轻时就已显名扬天下或获得高位。
  2. 今来喜再逢:现在又再次相遇,感到非常高兴和惊喜。
  3. 如何春月柳:为何在春天的月光下,柳树依然挺拔?
  4. 犹忆岁寒松:仍然怀念那在严寒中依然挺拔的松树。
  5. 烟火临寒食:寒食节时,烟火升腾,象征着节日的到来。
  6. 笙歌达曙钟:笙歌之声直至天明才停止。
  7. 喧喧斗鸡道:喧闹的鸡鸣声充满了道路。
  8. 行乐羡朋从:羡慕那些一起游玩的朋友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秘书监崔融》中的前半部分。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弱岁早登龙”,意味着年轻时就已显名扬天下或获得高位。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早年才华的认可和自豪。

次句“今来喜再逢”,则表达了现在再次遇到朋友的欣喜之情。这里的“喜”字,既是对重逢的喜悦,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三、四两句“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则是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词。春天的柳条虽然柔弱,但在诗人眼中却依然美丽;同样,岁月虽长,但岁寒松的坚韧品质更令人敬佩。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欣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坚定信念。

第五至八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场景:“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寒食节时,烟火升腾,象征着节日的到来;而笙歌之声直至天明才停止,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盛况。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欢乐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激。
最后两句“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则是诗人对其他游子们的描述。他们纷纷来到长安,为了追求名利而争先恐后,甚至不惜用斗鸡的方式来消遣时光。这种行为虽然引人羡慕,但却显得过于浮躁。而诗人则选择在寒食节这一天与友人相聚,享受宁静的时光,这种生活态度更加值得人们学习。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在寒食节这一天的聚会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种风气——人们纷纷追求名利,而忽略了真正的友谊和内心的平静。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