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致通幽感,灵泉有虎掊。
爪抬山脉断,掌托石心拗。
竹蔼疑相近,松阴盖亦交。
转令栖遁者,真境逾难抛。

译文:

东林寺的虎掊泉,其景色优美引人入胜。泉水在石缝中流淌,仿佛有神力托起它。
石头被虎爪抬起,山脉被虎掌托起,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
竹林仿佛与泉水相近,松树的阴凉也与泉水相交错。
让那些隐居遁世的人更加向往,真境更让人难以舍弃。

注释:

  • 题东林寺虎掊泉: 这是题目,直接描述了这首诗是关于东林寺的虎掊泉的。
  • 胜致通幽感: “胜致”指美好的景致或情趣,“通幽感”则是指这种美景能触动人的内心,引起深思。
  • 灵泉有虎掊: “灵泉”指的是清澈见底、充满生机的泉水,“有虎掊”则是指泉水中仿佛有神物在活动,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生动性。
  • 爪抬山脉断: “爪抬”意味着虎的爪如同抬起了山峦一般,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力量之大。
  • 掌托石心拗: “掌托”指的是手掌如同托住一样,而“石心拗”则是说石头的中心被老虎的爪子所托。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泉水强大的力量,以及自然界中石头和水流的关系。
  • 竹蔼疑相近: “竹蔼”指的是竹林的雾气,“疑相近”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景象的惊奇和赞叹。
  • 松阴盖亦交: “松阴”指的是松树林下的阴影,“盖亦交”则是指这些阴影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转令栖遁者: “转令”表示这样的地方使得隐居遁世的人感到更加向往,“栖遁者”则是指那些喜欢隐居的人。
  • 真境逾难抛: “真境”指的是真正的境界或场景,“逾难抛”则是说这样的美景使得人们难以忘怀,不愿意离开。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东林寺虎掊泉的美丽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感。诗人通过对泉水的描述,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泉水比作有神力的虎,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神奇和生机。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如竹林、松树等,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和立体感。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