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疑忠谏郭钦言,不逐戎夷出塞垣。
晋室既无明圣主,果为胡虏乱中原。
【注释】
晋门郭钦:指郭钦,他是西晋初年的官员。他曾任中书令、太子少傅等职,因直言敢谏著称。戎夷:指匈奴。
【赏析】
这首诗是郭钦的《与武帝第二书》,全篇以“忠谏”为主题,抒发了对晋室的忧虑和期望。
首句“谁疑忠谏郭钦言”,诗人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怀疑忠心耿耿的劝谏呢?这里的“谁”字,既是疑问,又是反诘,表达了郭钦对晋室的担忧和不满。
次句“不逐戎夷出塞垣”,诗人进一步指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应该让那些不忠诚的人,像戎夷那样,被驱逐到边疆之外。这里的“不逐”,既是指不要让他们离开中原,也是指不要让他们背叛国家。而“戎夷”一词,则暗指那些匈奴之类的少数民族。
第三句“晋室既无明圣主”,诗人进一步展开了论述:晋室已经没有一位明智、英明的君主了。这里的“明圣主”一词,既是指英明的君主,也是指能够为国家着想的君主。而“晋室”一词,则指的是西晋。在这里,诗人用“明圣主”来比喻国家的领导层,强调了国家的领导和治理的重要性。
尾句“果为胡虏乱中原”,诗人最后发出了感慨:如果晋室不能找到一位明圣的主君,那么就会被胡虏所乱。这里的“胡虏”一词,不仅指匈奴,还泛指所有北方的民族。而“乱中原”一词,则是指使中原地区陷入混乱。
【译文】
谁会怀疑忠臣郭钦的话呢?他不追随戎夷走出边塞。晋室已经没有明智英明的君主啊!结果果然成了胡虏扰乱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