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魏荆扬日岂堪,胡风看欲过江南。
中原一片生灵血,谁秉王纲色不惭。
【注释】
晋门:即晋国,泛指北方地区。王茂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韩魏荆扬:韩、魏是战国七雄中魏国和韩国的简称。荆、扬是楚国和吴国的统称。日岂堪:怎能经受得起。胡风:指胡人的风土人情。过江南:越过长江。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泛指中国。秉:把持。色不惭:面色不改,心无愧色。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平定安史之乱所作。当时唐王朝在南方的统治已逐渐巩固,王维以诗人兼朝官的身份,奉旨出使江淮,与地方官员共同治理战后残破不堪的南方,并奉命起草《平蕃诏》,向吐蕃宣告唐朝收复河陇失地。这首诗就是王维在奉命出使途中所写,反映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欢欣鼓舞之情。
“晋门王茂弘”,起首两句交代了出使地点及使命:从京城长安出发,到江淮地区安抚百姓,处理战后事务,这是王维的官职和使命。
颔联“韩魏荆扬日岂堪,胡风看欲过江南”表达了出使人员对南方战乱的忧虑心情。韩、魏、荆、扬,都是当时的地名;日,代指时光,犹今言时间。这一句的意思是:北方的战乱何时才能结束?胡风(西北少数民族的风气)似乎要越过长江向东飘荡而去。
颈联“中原一片生灵血,谁秉王纲色不惭?”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中原,泛指南方地区,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湖北等省。这句的意思是:中原大地到处都是人民流离失所的血海,谁能忍受这种屈辱的局面呢?王纲,指国家的法度和政令。色不惭,意谓脸上没有羞耻之色,意即面不改色心不跳。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风格雄浑悲壮,体现了盛唐诗人高远的抱负和豪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