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蓟师反,中国事纷纷。
儒道一失所,贤人多在军。
鸟巢忧迸射,鹿耳骇惊闻。
剑折唯恐匣,弓贪不让勋。
方知省事将,动必谢前群。
鹳阵常先罢,鱼符最晚分。
步闲洺水曲,笑激太行云。
诗叟未相识,竹儿争见君。
殷勤越谈说,记尽古风文。
【注】:
- 自:自从、从。
- 儒道一失所:儒道失去原有的地位。
- 贤人多在军:很多有才能的人在军中。
- 鸟巢忧迸射,鹿耳骇惊闻:像鸟巢和鹿耳朵一样,被射声和惊吓声震得直抖。
- 剑折唯恐匣,弓贪不让勋:怕折断的剑会伤着自己,而贪得无厌的弓却不愿让功勋归己。
- 方知省事将:这时才知道要当好一个将军(指李大夫)。
- 鹳阵常先罢,鱼符最晚分:像鹳阵那样先撤,像鱼符那样后散。
- 步闲洺水曲;闲步于氵名水之畔
- 笑激太行云:大笑时能激起太行山间的云雾。
- 诗叟未相识:我不认识这位以写诗为乐的老头儿。
- 竹儿争见君:竹儿们争相来看你。
- 殷勤越谈说,记尽古风文:殷勤地与你交谈谈论,记得那些古代的文章典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当时战乱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心态,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咏史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诗人开篇即点出了战乱的时代背景:“自从蓟师反,中国事纷纷。”这句话描绘了战争开始后,中国大地一片混乱的局面。“儒道一失所,贤人多在军”两句则进一步指出,在战争期间,儒家之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许多贤才被迫离开家乡到军营中服役。这反映了战争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
诗人用“鸟巢忧迸射,鹿耳骇惊闻”两句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不安。鸟儿因害怕被射中而在巢中瑟缩,鹿儿因受到惊吓而四处乱窜。这种生动的描绘,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紧张气氛。
随后,诗人又通过对兵器的描述来表达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剑折唯恐匣,弓贪不让勋。”在这里,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武器比作人,表达了他对武器的珍视以及对战争的反感。他认为,如果一把好剑不慎折断了,那么它就会失去价值;而一把贪心的弓则会让人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勋,这也反映出作者对战争中功利主义的反感。
诗人又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的对话来表达了对和平的期望:“方知省事将,动必谢前群。”这句话表明,在战争结束后,他深知应该回归平静的生活,并且每有动作都要向从前的人们表示感激之情。这也反映出他对战争结束之后生活的美好憧憬。
诗人以咏史的方式结束了这首诗:“鹳阵常先罢,鱼符最晚分。”他用鹳阵和鱼符这两个意象来象征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鹳阵常常先撤去,而鱼符则是最晚才分配出去的。这两句话既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背景下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以咏史诗的形式,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