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声乾,木叶相号悲。
瘦僧卧冰凌,嘲咏含金痍。
金痍非战痕,峭病方在兹。
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有时踉跄行,人惊鹤阿师。
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瘦骨嶙峋的僧人卧冰凌,嘲咏吟诗的场景。全诗以“戏赠”开头,点明题意。“长安秋声乾”四句是写景,为下文作铺垫。接着,诗人把镜头对准了瘦骨嶙峋的僧人。“瘦僧卧冰凌”,写出了僧人瘦骨伶仃、衣衫单薄的形象;“嘲咏含金痍”写出了僧人在风雪中吟诗吟唱的情景。最后,诗人用“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收束全篇,表达了对僧人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以“戏赠无本”起句,点出了题旨。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描写了这位僧人的傲骨和才情:“长安秋声乾,木叶相号悲”,“长安秋天的声音很干燥,树上叶子互相呼唤着悲切”。这里的“秋风”和“木叶”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寒而萧瑟的氛围,与僧人瘦骨嶙峋的形象相映衬,更突出了僧人的傲骨。“瘦僧卧冰凌,嘲咏含金痍”,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僧人的瘦削形容得像卧在冰上的瘦弱之躯,又用“嘲咏含金痍”来描绘僧人吟诗时的风采,既表现了其才情横溢,又体现了其高傲不羁的性格。最后两句,诗人用“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来赞美僧人的诗才,既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傲骨铮铮、才情出众的僧人形象,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情。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