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人峡虬心,渴罪呀然浔。
所食无直肠,所语饶枭音。
石齿嚼百泉,石风号千琴。
幽哀莫能远,分雪何由寻。
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
衔诉何时明,抱痛已不禁。
犀飞空波涛,裂石千嵚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峡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第1-2句:谗人峡虬心,渴罪呀然浔。
释义:指谗言者在峡谷中的心如虬龙般扭曲,因口渴而遭受了如此的罪责,被迫流落浔阳。
译文:那些心怀嫉妒之人在峡谷中的心情,就如同被折磨得如同虬龙一样扭曲。他们因为口渴而受到这样的惩罚,被迫流落至浔阳之地。
注释:谗人,指心怀嫉妒的人或小人。峡虬心,形容内心的纠结和痛苦。渴罪呀然浔,指因为口渴而遭受的痛苦与罪责,被迫流落到浔阳。
赏析: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谗言者在峡谷中的心境,表达了对他们遭遇的同情和愤慨。
第3-4句:所食无直肠,所语饶枭音。
释义:他们吃的食物没有肠子,说的话充满了尖酸刻薄。
译文:他们吃的是没有肠道的食物,说话总是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话语。
注释:所食无直肠,指食物没有经过消化系统,直接进入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所语饶枭音,指说话时总是带有尖锐刺耳的声音,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谗言者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行为特点,揭示了他们的虚伪和残忍。
第5-6句:石齿嚼百泉,石风号千琴。
释义:石头的牙齿咀嚼着百泉之水,岩石之风呼啸着如同上千把琴弦。
译文:石头的牙齿不断地啃食着百泉之水,岩石之风呼啸着仿佛上千把琴弦在演奏。
注释:石齿,指石头的牙齿,形容岩石坚硬且锋利。嚼百泉之水,指岩石不断啃食着百泉之水,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力量与坚韧。石风号千琴,指岩石之风呼啸着仿佛上千把琴弦在演奏,形象地展现了岩石之声的宏亮与震撼。
赏析: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岩石的坚韧与力量,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第7-8句:幽哀莫能远,分雪何由寻。
释义:幽深的悲伤无法传播远方,想要分辨出雪花的来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译文:深沉的悲痛无法传播到远处,想要分辨出雪花的来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注释:幽哀,指深沉的悲伤。莫能远,指悲伤无法传播到远处。分雪,指分辨出雪花的来源。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悲伤无法传达和分辨的愿望,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无力感和无奈。
第9-10句: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
释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高的山峰,峡谷中的洞穴深邃且昏暗。
译文: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高的山峰,峡谷中的洞穴深邃且显得更加昏暗。
注释:月魄,指明亮的月光。卓卓,明亮的样子。峡窟,指峡谷中的洞穴。清沉沉,形容洞穴深邃且显得昏暗。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铺垫。
第11-12句:衔诉何时明,抱痛已不禁。
释义:心中充满怨恨无处诉说,悲痛已经无法自抑。
译文:心中充满了无法诉说的怨恨,悲痛已经无法自抑。
注释:衔诉,心中的怨恨难以诉说。何时明,何时能够明了?指心中的怨恨何时能够得到解决或倾诉?抱痛已不禁,指悲痛已经无法抑制。
赏析:诗人以“含恨”与“抱痛”来形容内心的痛苦与无法解脱的状态,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强烈不满和无奈之情。
第13-14句:犀飞空波涛,裂石千嵚岑。
释义:犀牛在空旷的海面上飞翔,激起千丈高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之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译文:犀牛在空旷的海面上飞翔,激起了千丈高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之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注释:犀飞,指犀牛在海面上飞翔的动作。空,指空旷的海面。波涛,指海水涌动形成波纹。千嵚岑,形容波涛翻滚碰撞的声响巨大且震撼。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犀牛飞翔的场景及其引发的波涛冲击,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壮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