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
此诚天不知,剪弃我子孙。
垂枝有千落,芳命无一存。
谁谓生人家,春色不入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话的逐字释义和赏析:
- “踏地恐土痛”: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表示土地被踩踏,就像人们担心伤害到自己的脚一样,也担心伤害到地上的植物。
- “损彼芳树根”:意思是伤害了树木的根部,导致树木无法生长。
- “此诚天不知”:这里的“此”指的是上述的行为(踩踏土地),“真”是强调,“诚”是说真的,而“天不知”则是说上天不知道这些行为。
- “剪弃我子孙”:意味着上天无情地剪断了我们的后代。
- “垂枝有千落”:描述了树上的枝条因为损伤而落下许多。
- “芳命无一存”:指所有的美好生命都消失了。
- “谁谓生人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会说春天的到来不会给人间带来新的生机。
译文:
践踏大地如同害怕伤及足底,
损害了那棵芳美的树木的根基。
这实在是天意不明,
剪断我的子孙,让他们无法再生长。
树木的枝条纷纷坠落,
所有美好的生命都消逝无踪。
谁能说春天不会为人间带来新的生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的批判。诗中的“踏地”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粗暴行为,而“踩痛”则形容这种行为带来的痛苦和伤害。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共处、万物共生的渴望。
在“剪弃我子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痛的情感。他感到自己的后代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哀愁与愤怒。
最后两句“谁谓生人家”则是诗人反问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他对人类不应轻视自然、破坏环境的决心和期望。这种表达方式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