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僧体古,清虑洗尘劳。
一国诗名远,多生律行高。
见山援葛藟,避世著方袍。
早晚云门去,侬应逐尔曹。

【注释】

越人:指江南一带的人。清江(今江苏镇江市东):即长江的一条支流,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上:指僧人。僧体古:指僧侣的风度古朴高雅。

一国诗名远:指他的诗歌在一个国家里名声很广。多生:指许多僧人。律行高:指他们的修行很高。

见山援葛藟(qǐ):指看到山林中有人在种葛,就上前搭救。葛藟是蔓生的植物,攀附着树而生,这里比喻隐居山林的隐士。方袍:道士的装束。

早晚云门去,侬应逐尔曹:早晚会离开这个地方到云门寺去了,我也要随你们一起去了。云门:即云门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僧人之作。全诗通过赞美诗人与这位僧人的友情,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越人僧体古,清虑洗尘劳。”写越人(江南一带人)僧人佛性,其人风度古朴,性情超然。佛性以超尘脱俗的心境,洗涤世俗的烦恼。“一国诗名远”写佛性的诗歌流传广泛,“多生律行高”,说明他修行之高。

颔联“见山援葛藟, 避世著方袍。”写佛性看见山林中有人在种葛,便上前搭救;又看见有人穿方袍,就避开世务,隐居山林。这两句既写佛性的生活情趣,又写佛性的隐逸生活态度。

颈联“早晚云门去,侬应逐尔曹。”佛性早晚将离开此地,我将随你们一起前往云门寺修行。这两句既表达了佛性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又表明了他愿意追随诗人共同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为一位隐居于清江边的僧人所写的赠别诗。全诗通过赞美诗人与这位僧人的友情,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