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隋故都,竹使汉名儒。
翊圣恩华异,持衡节制殊。
朝廷连受脤,台座接吁谟。
金玉裁王度,丹书奉帝俞。
九重辞象魏,千里握兵符。
铁马秋临塞,虹旌夜渡泸。
江长梅笛怨,天远桂轮孤。
浩叹烟霜晓,芳期兰蕙芜。
雅言书一扎,宾海雁东隅。
岁月奔波尽,音徽雾雨濡。
蜀江分井络,锦浪入淮湖。
独抱相思恨,关山不可逾。

【注释】

奉酬:回应,答谢。淮南:唐时以扬州为淮南道,故称此诗作于扬州。相公:对宰相的尊称。见寄:收到对方的书信。翊圣:辅助圣明。恩华:恩泽广大。异:不同凡响。持衡:掌理国政。节制:指掌握政权。连受脤(ché): 接受朝贡,指朝廷接受各地诸侯的贡物。台座:指宰相办公的地方,即宰相府。吁谟(yù mó):谋划大事。王度:天子之制,帝王之度。九重:皇帝所居之处。象魏:汉代的一种铜铸礼器,此处泛指宫廷。铁马:战马。秋临:秋季来临。虹旌(jīng):彩虹般的旗幡。泸:四川境内的河流名,在今四川省乐山市与峨眉山之间。江长:江边很长。梅笛怨:因梅花而引起的笛声之怨。天远:天空遥远。桂轮:月亮。浩叹:长叹。烟霜:雾气和霜雪。晓:早晨。芳期:美好时光。兰蕙芜:兰花与蕙草,皆指芳香植物。雅言:美好的言辞,这里指书信。书一扎:写一封信给某人。宾海:客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朋友的住所。雁东隅:大雁从东方飞到西岸。

【译文】

扬州是隋朝旧都,你是个汉儒,名声显赫;

辅弼圣上,恩泽广大,执掌政权,有别样风度;

朝廷接连收到各地的朝贡,宰相府里筹划大事;

金玉裁成天子之制,丹书奉皇帝之命;

九重皇宫辞别象魏,千里之外握兵符令;

秋风吹拂铁骑驰过边疆,彩虹般的旗幡渡过泸水;

江边长出梅花笛声,天边升起桂花月轮,

长叹烟雾中霜雪交加,美好时光已逝,芳香植物凋零;

书信一封,雅致言辞,友人住客地,雁南来北往;

岁月奔波不停,音徽被雾雨濡湿;

蜀江分出井络,锦浪流入淮湖。

我独抱着相思之恨,关山不可逾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送别之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首联“扬州隋故都”,点题。颔联“竹使汉名儒”,点明对方身份。颈联“朝廷连受脤,台座接吁谟。”承上启下,写出了对方受到皇帝赏识,主持政务,施展才干。这两句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诗的核心。“持衡”一词出自《汉书·贾谊传》,“持衡”就是掌管国家大权,也比喻主持正义的人,在这里用来表明对方的身份。“持衡节制殊”,是说对方能掌握国家政治的大权,并且处理得与众不同。“九重辞象魏,千里握兵符。”这两句进一步点明对方的职责和地位。“九重”指皇宫,“象魏”是古代一种铜铸礼器,用以陈列法令、图籍、铭功颂德等文字,“辞”是指宣读。“千里握兵符”中的“军符”,指调兵的凭证,“握”是拿着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将诏书送到他那里,他可以代表皇帝发号施令。“铁马秋临塞,虹旌夜渡泸。”这是写对方奉命出征的场面。“铁马”是指战马,“秋临”指秋天到来的时候,“塞”是边境上的关口,“泸”是四川境内的河流名,在今四川省乐山市与峨眉山之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时节将军骑着战马来到边疆,乘着夜幕掩护渡过泸水去征讨敌人的景象。这两句是全诗最精彩的一笔,它表现了将士们奋勇向前、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铁马”句紧承“持衡”而来。“持衡”是说对方能掌握国家大权,并且处理得与众不同,那么在战场上,自然也应该有不同于一般的作为。“虹旌夜渡泸”句则紧承“千里握兵符”而来,说明对方不仅在京城中有权有势,而且还能身临战场,指挥千军万马。“铁马秋临塞,虹旌夜渡泸”两句,把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诗歌造诣。

【名家点评】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翊圣’二句,极赞其辅圣之功;以下四句,极道其持衡之度。”“持衡”者,谓秉钧执要也。《汉书》云:‘持衡者,所以定轻重,决嫌疑,使天下平正焉。’此言持衡节制殊,盖兼文武二柄而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