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策羸马,劳歌行路难。
地崇秦制险,人乐汉恩宽。
御沼澄泉碧,宫梨拂露丹。
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
不问三苗宠,谁陪万国欢。
至今松桂色,长助玉楼寒。

【注释】

去国:离开故国。策:鞭打,驾车。羸马:瘦弱的马。劳歌行路难:《诗经·小雅·车辖》有“四牡騑騑(liú liú)玁々(xiāo xiāo)”之句,意谓驾着肥壮的马,一路欢歌而行。此诗以“劳歌”为题,盖因诗人此行,系于旅途劳顿,故发此叹也。秦、汉:指秦朝和汉朝。秦制:秦朝的制度。汉恩:汉王朝的恩德。御沼(zào):帝王宫苑中的水塘,这里泛指宫廷生活。鼎:古代烹牲礼器,后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仙驭远:仙人乘坐的车子已飞向远方。龙化宿云残:龙王化为云霞,消散在天空中。三苗:古部落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牧其畜龙……舜乃命重、黎,令重、黎南巡狩,至于南海,西戎裳焉(即今青海湖)。帝念初民(即华夏族的先民),欲归诸夏,使复旧族,更易其能庸(chōng)九有(指天下四方),迁于赤水(今四川宜宾县东)之上川(今成都一带)。”后来“三苗”被舜所杀。此诗借《史记》之事,暗喻诗人对朝廷的不满。万国:万邦,多国的通称。松桂:指松树和桂花。玉楼:指华丽的宫殿。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诗人离乡别井,行旅艰难,抒发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前六句写旅途艰辛。首联点明“去国”,次句写途中所见的艰难景象,地高而险峻,人乐而无恩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慨与不平。

中间两联写旅途风景。颔联是写诗人经过秦朝时的都城咸阳,看到秦王朝的壮丽景色;颈联是写经过汉朝时的皇宫长安,看到汉朝皇帝享受的优裕生活;尾联是写诗人经过汉代皇家御苑,看到那里水清如碧,梨白如雪。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繁华热闹、富丽堂皇的画面,但画面上的人物却是冷眼旁观的,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后四句抒发感慨。尾联写诗人看到汉王朝的衰败,不禁感慨万端,于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那些不问君王如何对待自己的臣子们,只有那些陪伴君王的人才能享受荣华富贵;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那高耸入云的松柏和皎洁如玉的明月,不由得感叹起那曾经辉煌过的玉楼如今变得寒冷而凄凉。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和君王的不满和失望。

这首诗通过对路途风光的描写以及对自己的身世经历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和君王的不满和失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