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门中寺,诗僧寺独幽。
多年松色别,后夜磬声秋。
见世虑皆尽,来生事更修。
终须执瓶钵,相逐入牛头。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诗僧无可上人敬仰之情的诗歌。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十二门中寺
- “十二门”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寺庙或地点,其中“寺”是指佛教寺庙。这里的“门”可能指的是寺庙的门或入口。
- 诗僧寺独幽
- “诗僧”指的是那些从事宗教活动、写诗和作诗的僧人。这里的“寺独幽”意味着这个寺庙非常安静和隐蔽,很少有人能进入,只有诗僧可以独自进入并修行。
- 多年松色别
- “松色”可能指的是寺庙周围的环境,如松树的颜色或声音。这里的“别”可能表示与众不同,与外界的不同或独特。
- 后夜磬声秋
- “磬声”指的是古代寺庙中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常用于宗教仪式或夜晚的冥想中。这里的“秋”可能表示秋天的氛围或季节的变化。
- 见世虑皆尽
- “见”可能指的是观察或看到,“世虑”可能指的是世俗的忧虑或烦恼。这里的“皆尽”表示所有世俗的忧虑都已经消失或消除。
- 来生事更修
- “来生”可能指的是未来的生灵或灵魂。这里的“事更修”表示在来生中,需要继续努力修行或修炼。
- 终须执瓶钵
- “执瓶钵”可能指的是手持瓶子和钵子进行修行或冥想的状态。这里的“执”可能表示持有或保持。
- 相逐入牛头
- “相逐”可能指的是一起跟随或陪伴的意思。“牛头”可能指的是牛头山或其他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寺庙或目的地。
以下是诗句的译文:
十二座寺庙中,唯有诗僧的寺院最为幽静;多年的松树颜色已经不同,夜晚的磬声也带有秋意;看到了世间的烦恼都已消除,来生的事还需继续修行;最终必须拿起瓶子和钵子,一起去那个牛头山的寺庙修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诗僧无可上人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僧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修行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十二年门中寺”、“松色别”、“秋”、“见世虑皆尽”、“来生事更修”、“终须执瓶钵”,都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修行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