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拙只如此,此身谁与同。
高情向酒上,无事在山中。
渐老病难理,久贫吟益空。
赖君时访宿,不避北斋风。
【注释】
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一说姓陆,字幼文),范阳(今北京西南)人。早年与张籍、李益齐名,时号“举进士者”。大历中,任水部员外郎,因娶范阳卢氏女为妻,遂迁居长安南之樊川。后与韩愈友善,为其所抑,乃苦吟作诗,有《长安古意》等作品传世。
疏拙:疏薄,不善于应酬。同:共,一同。
高情:指高雅的情趣。酒上:以酒浇愁。
山中:隐于山林之中。
渐老:渐渐衰老。病难理:身体多病。
久贫:长期贫困。
赖君:依靠您。时访:时常来访。宿:住宿。
北斋:北窗之下,借指隐居之地。
【赏析】
此诗是寄赠友人贾岛的。诗前小序云:“余秋日过广陵,逢旧友贾岛,话及平生所好,因寄此诗。”可见此诗乃是在一次偶发的机会中,与朋友相聚交谈时写成的,其内容也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情怀。
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疏拙无才,难以与人合得来,所以没有知己可以与之共同生活;第二部分则抒写自己对高远情趣的追求,以及隐居山林的闲适心情。
开头两句说自己不善应酬,没有什么才能,所以没有人可以与之共同生活。“疏拙”句承首联而来,言自己疏薄寡交,缺乏交往能力。“此身谁与同”句承上而来,言无人能与之同住。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孤僻性格的自嘲。而这种性格的形成,既与其出身寒微有关,更与他长期刻苦读书、追求学问有关。“疏拙”和“高情”两个概念,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
第三句“高情向酒上”,是对第一句的补充说明。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疏拙无才,但内心却有着一种高洁的情趣,这种情趣总是表现在对酒的喜好上。“酒上”,即借酒浇愁,用酒来排遣内心的苦闷。这里的“高情”并非指高尚的情感,而是借用了“高情”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感。
接下来四句,则是写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无事在山中”,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事需要处理,所以就隐居在山里享受着闲适的时光。“无事”句中的“无事”二字,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概括,也是对前一句“疏拙”的反衬。这里的“无事”并非真的没有任何事需要处理,而是说由于自身的修养,已经将世俗的事务看淡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烦心。
“渐老”句中的“老”字,既是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病难理”三字,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身体情况,意味着自己身体多病,难以调理。这里的“病难理”并非指真的有病,而是说因为长期贫困和过度劳累,导致身体虚弱,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
“久贫”句中的“贫”字,既是对自己经济状况的概括,也是对前一句“无事”的反衬。这里的“久贫”并非真的因为贫穷而导致无法自理生活,而是因为长期的贫困已经让人感到绝望,以至于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了。
最后两句“赖君时访宿”和“不避北斋风”,则是对前几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所说的“君”,指的是贾岛。诗人通过这段对话,表达了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无奈和对贾岛的感激之情。同时,诗人也表示自己并不介意贾岛来访,愿意接受贾岛在自己身边陪伴。这里的“北斋”,是指贾岛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诗人自己所在的地方。这里的“北斋风”,则是指贾岛所居住的地方的风格,即北方的书房风格。诗人通过这段对话,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