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
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
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
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
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
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
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
万物珍那比,千金买不充。
如今难更有,纵有在仙宫。

让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
  • “葩”指花朵,“叠”意味着重叠,“萼”是花的萼片,“相重”表示层层叠加,“烧阑”则是指栏杆被火焰照亮。整句表达了牡丹花瓣层叠、互相映衬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阳光下牡丹的美丽。
  1. 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
  • “妍姿”形容牡丹的优雅姿态,“朝景”指的是早晨的美景,“醉艳”形容牡丹在夕阳下的绚丽色彩。这句描述了牡丹在不同时间展现出的不同美态,展现了其多姿多彩的特性。
  1.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
  • “乍怪”和“还疑”都是形容牡丹给人带来的惊喜感觉。“霞临砌”描绘了傍晚时分阳光照射至地面的情景,而“烛出笼”则形容牡丹在夜色中犹如蜡烛般明亮。这两句表现了牡丹在不同时间和光线下的独特魅力。
  1.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 “绕行”可能指的是牡丹周围的景象,而“惊地赤”则是形容土地在牡丹的映衬下显得特别醒目。“移坐觉衣红”则是指当人靠近牡丹时,衣服也会随之变得鲜艳。这两句描绘了牡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与牡丹互动时的感受。
  1. 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
  • “殷丽”形容牡丹的颜色鲜艳,“开繁朵”指的是牡丹盛开的样子,“香浓”则形容了牡丹散发出的香气浓郁。这两句突出了牡丹的艳丽和芬芳。
  1. 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
  • “裁绡”可能指的是丝绸,“裁绡样”形容牡丹的形态优美如同裁剪出的丝绸一样。“染茜色”则形容牡丹的颜色鲜艳,仿佛是经过染色的丝绸。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赞美了牡丹的美丽。
  1. 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
  • “嫩畏”指的是牡丹娇嫩易受伤害,“人看损”则暗示了人们欣赏牡丹时可能会不小心损害它的美丽。“鲜愁日炙融”则是说牡丹在阳光下容易受到高温的伤害。这两句反映了牡丹在观赏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1. 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
  • “婵娟”通常用来形容月亮或女子的美貌,“涵宿露”则形容牡丹在夜间吸收露水后显得更加娇艳。“烂熳抵春风”则是说牡丹在春风中开放得热烈而迷人。这两句表达了牡丹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动形象。
  1. 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
  • “纵赏襟情”表示尽情享受赏花的乐趣,“闲吟景思”则指在悠闲的状态下思考自然景色。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赏花时的心情和状态。
  1. 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
  • “客来”可能指的是游客或客人的到来,“归尽懒”表示诗人对于客人的到来感到疲倦,不愿过多交谈。“莺恋语无穷”则形容黄莺不停地鸣叫。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共处。
  1. 万物珍那比,千金买不充。
  • “珍那比”表示万物之中没有比牡丹更珍贵的了,“千金买不充”则是说即使是千金也买不到牡丹的美。这两句强调了牡丹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1. 如今难更有,纵有在仙宫。
  • “如今难更有”表示现在很难再找到像牡丹这样美丽的事物了,“纵有在仙宫”则是说即使牡丹真的存在,它也只能在仙境中才能见到。这两句表达了对牡丹珍稀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独特之处。通过对牡丹与其他自然景物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牡丹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珍贵价值的肯定。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