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得山野性,住城多事违。
青山在宅南,回首东西稀。
浅浅一井泉,数家同汲之。
独我恶水浊,凿井庭之陲。
自凿还自饮,亦为众所非。
吁嗟世间事,洁身诚难为。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山中时。全诗前四句写诗人居山之苦,后四句写诗人凿井之事及其结果,并抒发了“洁身难”的人生感慨。
“受得山野性,住城多事违。”诗人说自从接受了山野的脾性,居住在城里却常常感到不自由。“受得山野性”,是说他已习惯了山野的生活。“住城多事违”,是说尽管他住在城市里却总是感到不顺心。这里的“违”,有不顺心、不如意之意。
“青山在宅南,回首东西稀。”诗人说,山在宅子的正南面,一转回头,就看不到什么了。这是诗人对自己住宅周围环境的感受。“宅南”,指住宅的南面。“东西”,指东和西两个方位。“青山在宅南,回首东西稀”,是说由于山在宅子的南面,所以一转身就看不见它;由于住宅建在山林中,所以四周都是山林,视野开阔,没有其他建筑。这两句写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熟悉和满意。
“浅浅一井泉,数家同汲之。”“浅浅一井泉”,是说住宅附近有一个井,水很浅,只有浅浅一井泉。“数家”,指几家人。“同汲之”,是说这些人家都来打这口井的水用。这两句写诗人居住附近的环境和邻里关系。
“独我恶水浊,凿井庭之陲。”“独我”,是说只有我一个人不喜欢井中的水太浑了。“凿井庭之陲”,是说我在庭院的北边凿了这口井。“庭”,是院子。“陲”,是边际。“独我”,指自己。“凿井庭之陲”,是说自己凿井建房在庭院的北边,与邻居们隔开一段距离。“亦为众所非”,是说这样做也招来了邻居们的不满和反对。这两句写诗人因嫌水浊而凿井建房,遭到邻居们反对的事。
“自凿还自饮,亦为众所非。”“自凿”,是自己凿井。“还”,回。“饮”,喝。“为众所非”,是说这样既凿井又饮水,也招来了邻居们的反对。这两句写诗人为自己凿井建房,自己喝水,也遭到邻居们的反对的事。这两句诗通过邻居们的反对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处境。
最后四句写“洁身难”,“洁身”即保持清洁,不沾染世俗的污秽。“世间事,洁身诚难为。”诗人说世间的事情,保持清洁实在很难做到。这两句诗人以洁身之难,抒发了自己身处尘世的无奈。
【赏析】
本诗是一首反映作者隐居生活的田园诗。首联写居山之苦。颔联写居山所见,写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评价。颈联写居山之乐,写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尾联写居山之忧,写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和感慨。全诗语言朴实,风格平淡而优美。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无比向往的心情。全诗虽无一字道及隐者,然其意蕴却处处可见: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愤懑之情也溢于言表。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诗人居山之苦:“受得山野性,住城多事违。”意思是说:我生来就喜欢山野生活,现在居住在城市里却感到不自由,常常受到一些俗务的干扰。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受得”字,把诗人居山的情态写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
颔联紧承上文,写出了诗人居山的苦衷:“青山在宅南,回首东西稀。”意思是说:山就在我的住宅后面,可我一抬头,连山的影子都找不到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在宅南”字,把山的位置写得十分准确;用了一个“回头看”字,把诗人的居处写得十分具体,使读者能够想象得出诗人居山的具体位置。这两句写诗人居住周围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满足。
颈联紧承上文,写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浅浅一井泉,数家同汲之。”意思是说:山中有个井,虽然很浅,但有几家人都来打这口井的水用。这两句写诗人居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喜爱。
尾联紧承上文,写出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自凿还自饮,亦为众所非。”意思是说:我自己凿了个井,又从里面打水喝,可是这也招来了邻居们的不满和反对。这两句写诗人因嫌水浊而凿井建房,遭到邻居们的反对的事。通过这件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既然世俗生活让人难以忍受,那么我还是回到自然去吧!
末联直抒胸臆:“洁身诚难为。”意思是说:保持清洁实在很难做到。这两句诗人以洁身之难,抒发了自己身处尘世的无奈。
全诗虽无一字道及隐居者的名字,然其意蕴却处处可见: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愤懑之情也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