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僧支颊撚眉毫,起就夕阳磨剃刀。
到此既知闲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了一位僧人正在用夕阳的余晖磨刀,他放下世俗之心,享受着最悠闲的时光。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有僧支颊撚眉毫”: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位僧人正坐着,脸颊支撑着,眉毛微微翘起,手里拿着剃刀准备开始他的剃发仪式。”支颊”指的是脸颊支撑,”撚眉毫”则是形容他专注且细致地准备剃刀。
“起就夕阳磨剃刀”:这一句描述了僧人起床后,趁着夕阳的光线来磨他的剃刀。”起就”指的是起床后,”夕阳”则代表了一天中最柔和、温暖的时刻。”磨剃刀”表明他要进行剃发这个动作。
“到此既知闲最乐”:这句表明这位僧人到达这个地点(可能是指一个安静的地方)后,已经认识到了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闲适。”既知”表示他已经明白了,”闲最乐”则是强调在闲暇中最快乐的状态。
“俗心何啻九牛毛”: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世俗的心相比那九头牛身上的毛还多。这里的”何啻”相当于“何止”,表示数量之多。”九牛毛”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意味着世俗的欲望像九头牛身上脱落的毛发那么多,难以计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侣在宁静的环境中,以夕阳为伴,专心致志地磨着他的剃刀的情景。他明白在忙碌和世俗的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闲适才是最快乐的。通过对比世俗之念与宁静之乐,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