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入夕阳寺,因窥甘露门。
清香惹苔藓,忍草杂兰荪。
捷偈飞钳答,新诗倚杖论。
坏幡标古刹,圣画焕崇垣。
岂慕穿笼鸟,难防在牖猿。
一音唯一性,三语更三幡。

【注释】

游长安诸寺联句:游赏长安城内的各寺院。

大同坊云华寺:位于长安城东,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唐代著名僧人善导的故居,后改称天台寺。

偶联句:指偶然间联成的诗句。

共入夕阳寺:一同游览夕阳寺。

因窥甘露门:因为观赏了甘露门。

清香惹苔藓:花香引来了青苔和野草。

忍草杂兰荪:忍受着野草的干扰。

捷偈飞钳答:快速地回答了一个偈语。

新诗倚杖论:新近作的诗歌靠在手杖上讨论。

坏幡标古刹:破旧的旗幡挂在古寺中。

圣画焕崇垣:神圣的壁画使高大的墙垣显得更加庄严。

岂慕穿笼鸟:哪里羡慕那些关在笼中的鸟儿。

难防在牖猿:难以防范那些藏在窗边的猿猴。

一音唯一性,三语更三幡:一首偈文只有一种音韵,三句话却有三次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同游长安时所作的咏古联句诗。诗中写游赏长安诸寺,从云华寺开始,经过朝阳、兴教、胜因、安国、慈福、广仁、荐福等寺,最后到大明宫,共八首联句诗。

此诗首二句写景,为全诗定调:“共入”二字,既写出同游之意,又暗示出作者对友人的情谊。“共”字表明是多人,不是一人;“入”字则点明是进入寺院。

第三句写观花,第四句写观草。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体会,却能发现其言外之意。“清馨”二字,不仅写出了花朵的芳香,而且写出了花的洁白、素雅,同时暗含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而“忍草杂兰荪”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杂草野草的轻视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写观景。其中“捷偈”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在欣赏风景时的敏捷反应,也暗示了他对佛家的禅宗思想的理解。而“新诗倚杖论”一句,既表现出诗人对佛学的兴趣,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探索和思考。

最后四句则是对寺庙的描写。其中“坏幡”一词,既表明了寺庙的破旧,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关注。而“圣画焕崇垣”一句,则表现了寺庙的庄严神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此诗整体上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游历名寺的所见所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佛学的深入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