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诏追赴都二月上灞亭”意思是诏书追召我到京城,二月份在灞亭上送别我,诗人用“二”“月”字写出了时间之短,突出了作者对皇帝的忠心;“十一月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意思是十一年前我在江南,如今是千里之外的人了,这里运用了“十一”“千里”等字,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之远;“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意思是诏书准许随春天一起到来,路上的驿道处处都是鲜花开遍,这是诗人想象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赏析,结合注释,可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表现手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译文:
十二年前我从南岸过江来到建康城下,现在已是十四年过去了。
十一年前我在江南,如今是千里之外的人了。
诏书准许随春天一起到来,路上的驿道处处都是鲜花开遍。
赏析:
此诗为诗人被贬后所作,抒写了作者对时光荏苒、人生苦短的感慨。首句“诏书追赴都”,点明诏书追逼之意;二句“二月上灞亭”,表明被追赴京的时间是在仲春二月。三、四两句写被贬后的心情:“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言自己曾于十一年前离开南岸,经过漫长的水陆行程回到北方(当时金人占据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左),而今日又远离家乡,再次踏上北归的征途。五、六句写被贬的原因:“诏书许逐阳和至”,是说有诏书催逼,允许顺阳和时节一同到达京城。“阳和”,指冬末春初的暖和天气;“逐阳和”,即顺阳和时节出发。“驿路开花处处新”,是说自己一路所经之地,处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充满生机。这几句既写景也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充分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