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漫太行北,千里一块石。
平腹有壑谷,深广数百尺。
土僧何为者,老草毛发白。
寝处容身龛,足膝隐成迹。
金仙琢灵象,相好倚北壁。
花座五云扶,玉豪六虚射。
文人留纪述,时事可辨析。
鸟迹巧均分,龙骸极癯瘠。
枯松间槎蘖,猛兽恣腾掷。
蛣𧎜虫食纵,悬垂露凝滴。
精艺贯古今,穷岩谁爱惜。
托师禅诵馀,勿使尘埃积。
诗句:
- 石佛谷,太行北,千里一块石。
- 平腹有壑谷,深广数百尺。
- 土僧何为者,老草毛发白。
- 寝处容身龛,足膝隐成迹。
- 金仙琢灵象,相好倚北壁。
- 花座五云扶,玉豪六虚射。
- 文人留纪述,时事可辨析。
- 鸟迹巧均分,龙骸极癯瘠。
- 枯松间槎蘖,猛兽恣腾掷。
- 蛣𧎜虫食纵,悬垂露凝滴。
- 精艺贯古今,穷岩谁爱惜。
- 托师禅诵馀,勿使尘埃积。
译文:
石佛谷位于太行山的北面,那里是连绵的石头组成的一片。山谷平坦,深达几百尺。一位和尚在这里修行,他的胡须和头发已经变白了。他睡在一个小洞里,脚跟和膝盖都留下了痕迹。金仙雕琢出一尊灵象,这尊像靠着北面的墙壁。花座上飘着五朵云彩,玉石上的线条像是六条虚空中的箭矢。文人记录下了这个地方,可以分辨出当时的情况。鸟儿的足迹巧妙地分布在岩石上,龙的身体非常瘦弱。枯黄的松树间长出了新的枝条,凶猛的动物在这里自由奔跑。蛣𧎜虫正在吃食,悬挂的露水凝结成滴。精湛的艺术贯穿古今,这个穷岩谁能珍惜呢?我师父的诵读余音还在那里回荡,不要让它被尘埃覆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佛谷的自然风光和寺庙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峡谷、石头、僧人、佛像等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文景观的魅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