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音来骠国,初被奉常人。
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
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
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
襟衽怀旧识,丝竹变恒陈。
何事留中夏,长令表化淳。

【注释】

骠国:即今缅甸境内的骠人。太常:古代皇帝的庙名,在京城。观阅:观看演奏。新乐:骠人的乐器。异音:奇异的音乐。初被奉常人:开始被供奉给常人听。宫商辨:分辨宫音和商音。殊惊节奏新:非常惊讶这种新的节奏。转规回绣面:用针线在绣面上转动形成花纹。曲折度文身:把花纹弯曲着刻画在皮肤上。舒散随鸾吹:随着鸾鸟的鸣叫自由舒展。喧呼杂鸟春:与各种鸟儿的欢叫声混在一起。襟衽怀旧识:怀念故国之风俗。丝竹变恒陈:使丝弦和竹管的声音发生变化。何事留中夏:为什么留在中原地区。长令表化淳:长久地显示教化的淳朴。

【赏析】

此诗写骠国的乐器及其音乐特色。骠国位于今天的缅甸境内,是古时的骠国。骠人以善弹“龙首”琴为美,而“龙首”琴就是由骠国的乐器演变而成的。骠国乐器的特点是音色清脆、悦耳动听。骠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中国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把它称为“龙首”。骠国的“龙首”乐器传到中国以后,由于其音色美妙,很快便在中国广泛流行起来,并逐渐演变成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

此篇所描写的骠国乐器,正是这种“龙首”。诗中对“龙首”的描述极为生动形象,从其制作到演奏都栩栩如生。“异音来骠国,初被奉常人。”骠国乐器的奇特音响,最初被献给了普通人。这两句诗描绘了骠国乐器的制作过程,也描绘了其独特的音色给人带来的新奇感受。“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骠国的“龙首”,才能分辨出宫音和商音,令人感到十分惊奇。这里的“宫商辨”、“节拍新”,既指骠国乐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也是指其音色美妙动听。

诗人描述了演奏“龙首”时的情景:“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演奏时,要用针线在绣面上转动形成花纹;要将花纹弯曲着刻画在皮肤上,然后弹奏起来。这样,琵琶的演奏者就通过自己的手指,使乐器发出优美的旋律。

诗人感叹地说:“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当乐曲奏起,就像鸾鸟的鸣叫一样悠扬;当乐曲奏完,就像春天里各种鸟儿的欢快声音混在一起一样美妙。“舒散随鸾吹”,表现了乐曲演奏时的轻松自如、优美流畅;“喧呼杂鸟春”,则形容乐曲演奏时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全诗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把骠国乐器“龙首”的特点和演奏时的美妙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