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日可见,身名良蹉跎。
尚瞻白云岭,聊作负薪歌。
【释义】
世事可见,但身名却已蹉跎。我仍仰慕白云岭,就写一首负薪歌来聊表我的心愿。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山中时的作品。首句点明题意,说明作者的心境:世间之事,尽可明了;然而身外之功名利禄,却难以到手。第二句“身名”即指功名、地位。三、四句是说虽然身名难求,但我还是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白云岭峰,姑且作一首歌曲,聊以寄托我对仕途的向往之情。全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语言平易质朴,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世事日可见,身名良蹉跎。
尚瞻白云岭,聊作负薪歌。
【释义】
世事可见,但身名却已蹉跎。我仍仰慕白云岭,就写一首负薪歌来聊表我的心愿。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山中时的作品。首句点明题意,说明作者的心境:世间之事,尽可明了;然而身外之功名利禄,却难以到手。第二句“身名”即指功名、地位。三、四句是说虽然身名难求,但我还是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白云岭峰,姑且作一首歌曲,聊以寄托我对仕途的向往之情。全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语言平易质朴,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独守袁生辙出自《对雪赠徐秀才》,独守袁生辙的作者是:韦应物。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释义是:独自守护袁生的车辙。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拼音读音是:dú shǒu yuán shēng zhé。 独守袁生辙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8句。 独守袁生辙的上半句是: 无为掩扉卧。 独守袁生辙的全句是: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无为掩扉卧的作者是:韦应物。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释义是:闭门不出,隐居自守。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拼音读音是:wú wèi yǎn fēi wò。 无为掩扉卧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7句。 无为掩扉卧的上半句是:乱绪陵新节。 无为掩扉卧的下半句是: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的全句是
乱绪陵新节出自《对雪赠徐秀才》,乱绪陵新节的作者是:韦应物。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释义是:乱绪陵新节:指纷乱的思绪冲击着新春佳节。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拼音读音是:luàn xù líng xīn jié。 乱绪陵新节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6句。 乱绪陵新节的上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 乱绪陵新节的下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妍光属瑶阶的作者是:韦应物。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释义是:妍光属瑶阶:美丽的雪光属于瑶台般的台阶。这里“妍光”指雪的美丽光芒,“属”是归属于的意思,“瑶阶”则是用美玉装饰的台阶,比喻高雅的地方。整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雪光洒在台阶上,显得格外美丽和高洁。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拼音读音是
千林散春雪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千林散春雪的作者是:韦应物。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释义是:千林散春雪:指春雪飘落,覆盖了千千万万的林木,散布着春天的气息。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拼音读音是:qiān lín sàn chūn xuě。 千林散春雪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4句。 千林散春雪的上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晨起望南端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晨起望南端的作者是:韦应物。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释义是:清晨起床,望向南边。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拼音读音是:chén qǐ wàng nán duān。 晨起望南端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3句。 晨起望南端的上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晨起望南端的下半句是:千林散春雪。
霭霭阴还结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霭霭阴还结的作者是:韦应物。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释义是:霭霭阴还结:阴云浓重,又凝结成雪。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拼音读音是:ǎi ǎi yīn hái jié。 霭霭阴还结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2句。 霭霭阴还结的上半句是:靡靡寒欲收。 霭霭阴还结的下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靡靡寒欲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靡靡寒欲收的作者是:韦应物。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释义是:靡靡寒欲收:寒冷即将消散。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拼音读音是:mí mí hán yù shōu。 靡靡寒欲收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1句。 靡靡寒欲收的下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靡靡寒欲收的全句是: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
但望东原绿出自《寄子西》,但望东原绿的作者是:韦应物。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释义是:但望东原绿:只愿家乡的东原草色常青。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拼音读音是:dàn wàng dōng yuán lǜ。 但望东原绿是《寄子西》的第12句。 但望东原绿的上半句是: 日夕上高斋。 但望东原绿的全句是: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日夕上高斋出自《寄子西》,日夕上高斋的作者是:韦应物。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释义是:日夕:傍晚时分;上:登上;高斋:高敞的书斋。释义:傍晚时分登上高敞的书斋。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拼音读音是:rì xī shàng gāo zhāi。 日夕上高斋是《寄子西》的第11句。 日夕上高斋的上半句是:残帙犹见束。
【注释】 咏声:形容声音的美妙与和谐。 万物自生听:世间万物都自有其声音,它们的声音是自然生成的。 太空恒寂寥:太空中没有声音,只有寂静。 还从静中起:从寂静中产生出声音来。 却向静中消:又回到寂静之中消失。 【赏析】 这首五言诗以“咏声”为题,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万物之声和人之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和谐美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第一句“万物自生听”
诗句释义: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译文: 我如同一位孤独的客人,在春天的暮色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我把我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远方的朋友身上,希望他能够感受到我的深情。 我的朋友身处偏远之地,与世隔绝,而我的书信却无法抵达他的身边。我只能将我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书信上,希望它能够穿越千山万水,传达给我的朋友。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注释: 1. 孤客:孤独的旅客。 2. 缄:封。寄旧游:寄去对过去游历之地的情感和回忆。 3. 海隅:海边一隅。 4. 洛阳秋:指书信到达时已是秋季。 5. 马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这里借指友人。 6. 渔父:古代隐逸者。 7. 想:思念。 8. 扁舟:小船。 9. 林中观易罢
《郡斋卧疾绝句》 香炉宿火灭,兰灯宵影微。 秋斋独卧病,谁与覆寒衣? 注释 - 香炉宿火灭:在秋天的夜晚,香炉中的余烬已经熄灭。 - 兰灯宵影微:夜晚,房间内灯光微弱,如同兰花的影子般飘渺。 - 秋斋独卧病:作者独自躺在书房中,因病而卧。 - 谁与覆寒衣:在这寒冷的夜里,谁能为我添置一件温暖的衣物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场景
【注释】 ①同:一起;褒子:人名;秋斋:秋天的书房。②竹:这里指竹子,是诗人的住所。③惊栖:因受惊吓而飞去栖息。④宿:住宿。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友人同在一处,夜宿一室,但两人所处之地却相隔千里。前两句描绘了月色、风声、竹影,营造出幽静的氛围。后两句以“鸟惊”和“人独宿”两幅画面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注释】 秋夜一绝:秋天的夜晚。南宫直:指在皇宫中任职。南宫,古代称皇帝居住的地方为南宫。 高阁渐凝露,凉叶稍飘闱(wéi):高高的阁台上逐渐凝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寒露,稍微有些飘零的树叶飘落在宫门的帷幔上。 忆在南宫直,夜长钟漏稀:回忆起自己在皇宫中当官时的生活,夜晚漫长,钟声稀疏地响起。 【赏析】 这首诗写在宫中做官的日子。首句写天将明时,露水开始凝聚;二句写天将亮了,叶子开始飘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