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寂已晦,野寺变苍苍。
夕风吹高殿,露叶散林光。
清钟始戒夜,幽禽尚归翔。
谁复掩扉卧,不咏南轩凉。
【注释】
- “精舍”:指僧人住的地方。
- “纳凉”:纳凉即乘凉,指在树荫下乘凉避暑。
- “寂已”:”已”通”矣”,意为山景已静寂无声。
- “变苍苍”:形容山野寺塔的景色显得苍茫。
- “夕风”:傍晚的风。
- “高殿”:高高的宫殿,这里指寺庙内的楼阁。
- “露叶”:露珠打湿后挂在叶上的叶子。
- “散林光”:树叶被风吹落,散落在树林里。
- “清钟”:指寺庙里的铜钟。
- “尚”:副词,仍,还。
- 南轩:南方的窗户,这里泛指南方的清凉之处。
【赏析】
《精舍纳凉》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凉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山景寂已晦”,以“寂已”二字描绘了山中寂静无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接着第二句“野寺变苍苍”,通过“变苍苍”这一形象生动的词汇,将野寺的古老沧桑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通过对山景和野寺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古朴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第三句“夕风吹高殿”,以“夕风”二字点明了时间是在傍晚,同时“高殿”一词也暗示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这句诗既展现了夕阳下高殿的影子,又表现了夕阳余晖洒在山林间的壮丽景色。这种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为接下来的诗句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第四句“露叶散林光”,通过“露叶”一词描绘了树叶上晶莹剔透的露水,与“林光”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山林中的光影变化,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五句“清钟始戒夜”,用“清钟”二字点明了时间是在晚上,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到来。而“戒夜”则表达了人们在夜晚时分开始进行各种活动,如敲钟、诵经等。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六句“幽禽尚归翔”,通过“幽禽”一词描绘了鸟儿在夜晚自由飞翔的情景。而“尚归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最后一句“谁复掩扉卧,不咏南轩凉”,用“谁复”二字点明了疑问的语气,询问是否有人在此时此地选择休息或入睡。而“咏南轩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凉之地的向往和追求。这句诗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