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临绝岸,隔水闻清磬。
山水旷萧条,登临散情性。
稍指缘原骑,还寻汲涧径。
长啸倚亭树,怅然川光暝。

义演法师西斋

结茅临绝岸,隔水闻清磬。

山水旷萧条,登临散情性。

稍指缘原骑,还寻汲涧径。

长啸倚亭树,怅然川光暝。

注释:

结茅:建造茅屋。

临绝岸:临近江边或山崖。

隔水:隔着流水。

清磬:清脆悦耳的磬声。

山水:自然景观。

旷萧条:空旷寂寞。

原骑:原野上的马。

汲涧径:汲取山涧小径之水。

长啸:大声呼喊。

倚:靠着。

怅然:失意的样子。

川光:指溪流中泛出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义演法师西斋而作的一首五言诗。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音韵和谐、富有哲理。诗人在描绘西斋的自然景色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同时,诗人在描绘西斋的环境时,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第一句“结茅临绝岸”,诗人通过“临绝岸”这一动作,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亲近感。诗人选择建茅屋于绝岸之上,是为了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一片宁静之地。这里的“绝岸”指的是江边或山崖,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句“隔水闻清磬”,诗人站在绝岸上,听到清磬的声音。这声音来自远处寺庙里和尚敲击木鱼的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听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第三句“山水旷萧条,登临散情性”,诗人继续描绘西斋周围的山水景色。他看到了辽阔的山水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空旷寂寞,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这种孤独的感觉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情感,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宁静时光。

第四句“稍指缘原骑,还寻汲涧径”,诗人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骑着原野上的马,去寻找那条汲取山涧小径的水。这个动作表明了诗人想要摆脱外界纷扰的决心,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

第五句“长啸倚亭树,怅然川光暝”,诗人在亭子里长啸,倚着树发出感慨。他看着夕阳西下,溪流中的月光渐渐消逝,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无奈。这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失落,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