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城鼓动,稍稍林鸦去。
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禘,灵药为朝茹。
盥漱欣景清,焚香澄神虑。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晓坐西斋

鼕鼕城鼓动,稍稍林鸦去。

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禘,灵药为朝茹。

盥漱欣景清,焚香澄神虑。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注释:

  1. 曉坐西齋:早晨起床坐在西厢房(书房)中。
  2. 鼕鼕:形容声音很大,如鼓声般响亮。
  3. 稍稍:渐渐地。
  4. 柳意:指柳树的嫩芽和枝条,春天的象征。
  5. 岩光:山中的日光。
  6. 寝斋:卧室或书房。
  7. 單禘(dì):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礼器,此处指祭品。
  8. 灵药:指道教中认为具有神奇功效的药物。
  9. 盥漱:指洗手洗脸。
  10. 景清:指环境清明,空气清新。
  11. 焚香:点香。
  12. 公门:官府的大门。
  13. 常事:日常事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清晨起床后在书房中静坐思考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首句“晓坐西斋”,直接点明了时间是清晨,地点是书房。这里的“晓”字,既表明了时间的早晚,又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平静与淡泊。
    颔联“鼕鼕城鼓动,稍稍林鸦去”,以城楼鼓声和林间乌鸦的离去,喻指世间繁华喧嚣已渐远去,诗人开始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这一转折,使得诗歌的氛围变得更加宁静而深远。
    颈联“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春风拂过柳枝,柳条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山间的晨曦透过岩石缝隙洒落下来,照亮了整个世界。这种景色之美,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激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慨与赞美。
    尾联“寝斋有单禘,灵药为朝茹”,则转入对个人生活的描绘。诗人在书房中享用着祭品,口中喃喃自语,似乎在诵读经文或诵读诗句。这既是对自己修行生活的写照,也反映了他对道家思想的认同与向往。
    最后一句“盥漱欣景清,焚香澄神虑”,则是诗人在清晨时分进行的一次自我净化的过程。他通过洗手洗脸、点香熏衣等方式,试图清除内心的杂念与浮躁,以达到精神的澄明与宁静。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追求心灵净土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