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
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露滋不堪栖,使我夜常啼。
愿逢云中鹤,衔我向寥廓。
愿作城上乌,一年生九雏。
何不旧巢住,枝弱不得去。
何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

鹧鸪啼

鹧鸪(zhè gu)是古代诗人常用以抒发离情别绪和孤高自许情感的鸟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就是一首咏鹧鸪的诗,通过对鹧鸪飞翔、栖息、鸣叫等行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注释:

  • 鹧鸪(zhè gu):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类,体形细长,翅膀尖长,善于飞翔。
  • 可怜:可叹、可悲。
  • 飞向树南枝:指鹧鸪飞向南方的树枝上栖息。
  • 日照暖:阳光照射下温暖舒适。
  • 北枝霜露滋:北方寒冷的地方,鹧鸪的北枝被霜露覆盖。
  • 露滋不堪栖:霜露滋生的枝叶,使得鹧鸪难以栖息。
  • 夜常啼:夜晚常常因为无法安眠而发出哀鸣。
  • 云中鹤:传说中的神仙之鸟,常用来比喻高贵、纯洁。
  • 衔我向寥廓:希望像云中的鹤一样把我带向遥远、空旷的地方。
  • 愿作城上乌:希望像城墙上的乌鸦一样,年复一年地筑巢生雏。
  • 一年生九雏:每年能够繁衍生息,繁殖出九个后代。
  • 何不旧巢住:何不回到原来的巢穴中去居住?
  • 枝弱不得去:由于枝条不够强壮,无法离开原处。
  • 何意道苦辛:为何要承受那么多的辛劳?
  • 客子:离家在外的人,诗人自指。
  • 常畏人:经常感到孤独和害怕。

译文:
鹧鸪的叫声令人怜爱,它们向着南方的树枝飞去。
南方的树枝沐浴着阳光,暖和舒适;而北方的树枝却被霜露覆盖,寒冷艰苦。
霜露滋生了枝叶,使鹧鸪难以栖息,这让我夜晚常常哀鸣。
我多希望遇见云中的鹤,能把它衔带我飞向辽阔的天空。
我希望变成城墙上的乌鸦,每年都能筑起新巢,养育九只小乌鸦。
为何不回到那旧有的巢穴中去居住呢?我的枝条还不够强壮,无法离开。
为何还要忍受这么多辛苦的辛劳?作为远离故土的游子,我经常感到孤独害怕。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鹧鸪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孤独与辛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将鹧鸪的命运与诗人自身的遭遇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云中鹤”代表着高洁、超然,“城墙上的乌鸦”则象征着坚韧、不屈。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