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酺终宴集,三锡又欢娱。
仙阜崇高异,神州眺览殊。
南山临皓雪,北阙对明珠。
广座鹓鸿满,昌庭驷马趋。
绮罗含草树,丝竹吐郊衢。
衔杯不能罢,歌舞乐唐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奉和唐中宗皇帝的诗。全诗共四十二句,分为八联。前四联描写宴乐场面,后四联抒发对盛世的颂扬之情。
五酺终宴集,三锡又欢娱。
仙阜崇高异,神州眺览殊。
南山临皓雪,北阙对明珠。
广座鹓鸿满,昌庭驷马趋。
绮罗含草树,丝竹吐郊衢。
衔杯不能罢,歌舞乐唐虞。
译文:
在宴会结束时,我们聚集在一起,享受五福的欢乐,三锡的欢喜又带来了快乐。
仙人的山岗高耸入云,神州大地眺望起来非常壮观,景色各异。
南山面对皑皑白雪,北阙对着璀璨的珍珠,风景如画。
座位上都是高贵的人才,昌庭的马车在快速奔跑。
华丽的衣裳里充满了草木树木的色彩,音乐声从郊野传来。
酒杯喝不停,歌舞欢快,如同唐尧、虞舜时期那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奉和唐中宗皇帝的诗。全诗共四十二句,分为八联。前四联描写宴乐场面,后四联抒发对盛世的颂扬之情。
第一联“五酺终宴集,三锡又欢娱”描述了宴会结束时的情景,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五福的欢乐,三锡的欢喜又带来了快乐。这里的“五福”和“三锡”都是古代帝王赏赐给臣子的礼物,代表了皇帝的恩宠和喜悦。
第二联“仙阜崇高异,神州眺览殊”则描绘了宴会场所的壮丽景色。仙阜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宴会场所的高峻和神秘。神州则是指中国的国土,这里用来形容宴会场所的广阔和壮丽。
接下来的四联分别描述了宴会现场的热闹氛围和人们对盛世的颂扬之情。
第三联“南山临皓雪,北阙对明珠”通过描绘南山和北阙的景象,来赞美国家的繁荣和富饶。南山代表着北方,而北阙则是皇宫的象征,两者的美景相互映衬,展现了国家的壮丽。
第四联“广座鹓鸿满,昌庭驷马趋”描述了宴会现场的盛大场面。广坐指的是广大的座位,鹓鸿则是指尊贵的客人,他们齐聚一堂,显得十分热闹。昌庭则是皇帝的居所,驷马则是四匹马组成的车队,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荣耀。
第五联“绮罗含草树,丝竹吐郊衢”则描写了宴会现场的音乐和舞蹈。绮罗代表着华丽的衣裳,草树则是自然的元素,两者的结合体现了宴会的高雅和自然之美。丝竹则是指音乐,吐郊衢则意味着音乐在郊外的道路上流淌,展现了宴会现场的音乐氛围。
第六联“衔杯不能罢,歌舞乐唐虞”则表达了人们对盛世的颂扬之情。衔杯则意味着人们尽情地饮酒,歌舞则是对唐尧和虞舜时期的颂扬,表示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繁荣的时代。
整首诗以宴会为主题,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盛世的繁华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通过对国家和民族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个人幸福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