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
才闻破虏将休马,又道征辽再出师。
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
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注释:
- 汴堤行:写在汴河堤上行走,即汴河之行。
- 欲上隋堤:想往隋堤(汴河)走。
- 举步迟:迈不开步,形容走路缓慢。
- 隔云烽燧叫非时:隔着云的烽燧发出声音,不是时候。
- 才闻破虏将休马:刚刚听到打败敌军的命令,让战马休息。
- 又道征辽再出师:又说征伐辽国,又要出兵了。
- 朝见西来为过客:早晨看见来自西边的人,以为是客人。
- 暮看东去作浮尸:傍晚看见向东而去的人,以为他们是浮尸(尸体在水中漂浮)。
- 绿杨千里无飞鸟:绿色的杨柳树长满了千里大地,没有一只飞鸟。
- 日落空投旧店基:太阳落下后,我空投了旧时店铺的基址。
赏析: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汴河之行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
首句“欲上隋堤举步迟”,描绘出作者想要前往隋堤(汴河),但是却迈不开步伐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迷茫和无奈。
第二句“隔云烽燧叫非时”,进一步描绘出作者所处的环境,烽火台传来的警报声并不是因为紧急情况而发出的,而是另有其人。这一句既写出了战争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才闻破虏将休马”,描写了作者听到战败的消息,让战马休息的情景。这句话既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的摧残。
第四句“又道征辽再出师”,则是说又要出征辽国,再次出兵。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四句,作者通过对行人的不同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过往人物的看法。早晨看到的是来自西边的人,以为是客人;傍晚看到的是向东而去的人,以为是浮尸。这些描述既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
最后两句“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则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景象。绿杨树覆盖了千里大地,没有一只飞鸟;太阳落山后,作者空投了旧时的店铺基址。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也反映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叙述汴河之行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行人的不同描述,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常和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