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去兵来岁月长,野蒿空满坏墙匡。
旋从古辙成深谷,几见金舆过上阳。
洛水送年催代谢,嵩山擎日拂穹苍。
殊时异世为儒者,不见文皇与武皇。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创作于公元843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押韵严谨。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贼去兵来岁月长” - 这句诗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战争已经过去,但新的敌人又出现了。这里的“贼”指的是敌人,“兵来”则是指敌人的军队到来。
“野蒿空满坏墙匡” - 这句描述了战后荒芜的景象,到处都是被毁坏的墙壁和杂草。这里的“匡”可能指的是一个方形的结构或区域。
“旋从古辙成深谷,几见金舆过上阳” - 这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历史的更迭。”旋”可能指的是不久之后,”金舆”通常指皇帝的车辆,”上阳”则是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长安(古称)。
“洛水送年催代谢,嵩山擎日拂穹苍” - 洛水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时间流逝的水,而嵩山则代表了高耸入云的自然景象。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壮丽。
“殊时异世为儒者,不见文皇与武皇” - 这句话表示在那个时代,儒生们只能以学者的身份生活,无法再见到那些历史上的帝王。这里的“文皇”和“武皇”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后荒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英雄逝去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