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
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
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
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
守黑还全器,临池早著名。
春闱携就处,军幕载将行。
不独雄文阵,兼能助笔耕。
莫嫌涓滴润,深染古今情。
洗处无瑕玷,添时识满盈。
兰亭如见用,敲戛有金声。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尚书命题瓦砚
  2. 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
  3. 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
  4. 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
  5. 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
  6. 守黑还全器,临池早著名。
  7. 春闱携就处,军幕载将行。
  8. 不独雄文阵,兼能助笔耕。
  9. 莫嫌涓滴润,深染古今情。
  10. 洗处无瑕玷,添时识满盈。
  11. 兰亭如见用,敲戛有金声。

接下来是译文:

尚书命制瓦砚,它从遥远的端溪得到灵感,都归功于郢匠的巧妙制作。
凿山的青霭断了,琢石的紫花轻盈。
散墨时松香飘起,濡毫写文章清晰。
进入朝廷知道其价值高,放进匣子里怕被弄脏。
保持黑色还保持完整,靠近水边早就闻名。
在春天的考试场所携带使用,军事营地装载将要出发。
不仅仅是雄壮的文章阵容,还能帮助书写耕田。
不要嫌弃点滴润泽,深深地染透古今情感。
清洗后没有斑点瑕疵,添加墨水认识满满。
像兰亭那样看见它的用途,敲打发出清脆的声音。

注释:

  • 尚书:古代官职名,此处指负责制书的官吏。
  • 端溪: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德庆县,是制砚的重要原料地之一。
  • 郢匠:楚国人,以制砚技艺著称,郢即楚。
  • 凿山青霭断:比喻砚台雕刻精细,犹如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 琢石紫花轻:形容砚石经过雕刻后呈现出紫色花纹,质地细腻。
  • 散墨松香:指磨墨时散发的松木芳香。
  • 濡毫:沾湿毛笔,准备书写。
  • 入台: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殿试。
  • 着匣恐尘生:担心存放时容易沾上灰尘。
  • 守黑还全器:保持黑色的同时保持完好无损。
  • 临池:靠近水边。
  • 春闱:春季的科举考试。
  • 军幕:军事指挥所的驻地或营帐。
  • 不独雄文阵:不仅擅长写文章的战斗队伍。
  • 兼能助笔耕:既能帮助书写文字,又能辅助农业生产。
  • 莫嫌涓滴润:不要嫌弃点滴的滋润。
  • 洗处无瑕玷:清洗后没有瑕疵和斑点。
  • 添时识满盈:添加墨水时墨水量足够。
  • 兰亭:著名的书法胜地,此处指砚台仿制兰亭的风格。
  • 敲戛有金声:形容敲击时发出的清脆响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砚台画面,从制砚到使用的每一个细节都被诗人生动地描绘出来,充满了对制砚工艺的赞美和对文人雅事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