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
阴埋野色万条思,翠束寒声千里秋。
西日至今悲兔苑,东波终不反龙舟。
远山应见繁华事,不语青青对水流。
【诗句注释】
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
阴埋野色万条思,翠束寒声千里秋。
西日至今悲兔苑,东波终不反龙舟。
远山应见繁华事,不语青青对水流。
【译文】
隋炀帝时,为了游玩,在堤边种了很多柳树,使得人们行走时常常感到忧愁。阴郁的河水中隐藏着野草的颜色,仿佛无数思绪缠绕。秋天,柳叶被捆成一束束的绿意,带着一阵阵寒意。西边的日落让人悲伤,因为那里曾经是兔子的领地;东边的波浪始终不会倒流回龙舟。远处的山峦应该能看到繁华的场景,但它们静静地看着流水,没有说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隋炀帝时期大运河旁的景色和情感的古诗。通过描绘堤上柳树、河水、日落等自然元素,以及它们所引发的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首句“种柳开河为胜游”,点明了诗的主题,即隋炀帝为了游览而开凿大运河。第二句“堤前常使路人愁”,进一步揭示了大运河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过路的人感到忧伤。第三、四句“阴埋野色万条思,翠束寒声千里秋”则具体描述了大运河的景象。这里的“阴埋野色”可能是指大运河将周围的田野淹没,使原本的自然景观变得不再存在。而“翠束寒声千里秋”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时河流中柳叶的绿意和寒意,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
第五、六句“西日至今悲兔苑,东波终不反龙舟”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这里提到的“兔苑”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名,而“龙舟”则指的是隋炀帝时期的龙舟竞赛。第七、八句“远山应见繁华事,不语青青对水流”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远山虽然能见到过去的繁华景象,但它们却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流水,象征着历史的消逝和自然的永恒。
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它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