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释】
秣马:喂马,准备出行。荒甸:荒芜的边塞之地。
登高览旧都:登上高处,遥望曾经的京都。
犹悲堕泪碣:心中仍然悲伤得流泪。
卧龙图:指诸葛亮(孔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的画卷。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远看城池,仿佛是楚国的;山峦和河流,似乎半入吴国境内。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丘陵依然耸立,但圣贤已大多凋零。
苍烟断:青烟袅袅,断续不断。
津楼晚气孤:傍晚时分,渡口楼上只有一缕炊烟。
万里客:诗人自己自称,表示自己远离家乡在外地作官。
【赏析】
《岘山怀古》是一首怀古诗。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在岘山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古代贤明君主的敬慕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忧虑。
首二句写诗人来到岘山,先喂饱马匹,然后登上高台,遥望昔日的京城。这两句诗通过“临”和“览”两个动词,描绘了诗人站在岘山上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之情。
颔联“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的“堕泪碣”指的是曹操为纪念关羽而建的碑,而“卧龙图”则是描绘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的画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离开故土,但心中仍然充满了悲痛和思念之情。他不仅怀念着历史上的贤臣良将,更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颈联“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远处的城邑和山峦,发现它们都与楚国和吴国的地界有所重叠。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感叹。这里提到的“丘陵”和“贤圣”,都是指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虽然曾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现在却逐渐凋零、消失无踪。这两句诗既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又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岘山登高远眺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明君主的敬慕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感慨和忧虑的抒发,展示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