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名为《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七》。下面将逐句进行解释:

  1. 白日每不归(白日:白天;归:归来)
    注释:白天总是不回来。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2. 青阳时暮矣(青阳:春天;暮:傍晚)
    注释:春天的傍晚。
    赏析:通过季节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晚年。

  3. 茫茫吾何思(茫茫:迷茫、茫然;思:思考)
    注释:我茫然地思考着什么。
    赏析:表达了诗人在迷茫中寻找人生意义的心情。

  4. 林卧观无始(林卧:躺在树林里;无始:没有开始)
    注释:躺在树林里观看事物的起点。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起源的好奇,以及对于宇宙万物本源的思考。

  5. 众芳委时晦(众芳:各种各样的花;委:委顿、衰败)
    注释:各种各样的花草在暮色中失去了光彩。
    赏析: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万物凋零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6. 鶗鴂鸣悲耳(鶗鴂:一种鸟名;鸣:鸣叫;悲耳:悲伤地鸣叫)
    注释:鶗鴂鸟发出悲伤的声音。
    赏析: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7. 鸿荒古已颓(鸿荒:广大的空间;颓:毁坏)
    注释:广阔的地方已经破败不堪。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怀念。

  8. 谁识巢居子(巢居:鸟类筑巢居住的生活习性;子:人)
    注释:有谁能够认识那些居住在巢中的鸟儿呢?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宇宙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